有事件的發生就有應對的方法。把疾病當做一件事去看待,預防、干預和治療就是我們阻止疾病發生的方法。
我們可以將影響健康的因素分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
怎麼理解可控因素?可以改變,受人為控制的。(這個人重點在與自己意識到自己是主體,主動的接受和實行控制。)
生活習慣、不合理的飲食習慣、抽菸、酗酒等等。。。。。
一句話總結就是:吃什麼?吃多少?怎麼吃?
不可控因素主要有:年齡、性別、遺傳、基因。這些都是我們改變不了的。(重新投胎應該可以,不服來戰。)
在可控和不可控之間隱藏著一些中間危險因素:肥胖、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這些危險因素彼此之間存在著一種讓人理不清道不明的關係,一旦集中出現,那離疾病也不遠了。(難以接受,但是事實如此。)
基於以上種種,健康管理有六大基本策略。
1、生活方式的管理
2、需求管理
3、疾病管理
4、災難性病傷管理
5、殘疾管理
6、綜合性的人群健康管理
接下來說說我是怎麼理解這些策略。
首先,是生活方式的管理。生活方式包括那些內容呢!衣、食、住、行。健康管理當中主要是對其中的食和行進行管理。在食方面讓我們迴歸到基本的層面——“吃什麼,吃多少,怎麼吃“上面來。吃什麼,吃多少,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有明文規定推薦每人每天的食物種類和量。怎麼吃呢?也有提及要少鹽少油限酒。這是在食方面的初步理解。(深入了解還在進行中……..)
行是指運動。生命的意義在於運動,道理大家都懂,運動面前有隻虎,名為懶~“站著不如坐著,坐著不如躺著“很多人的治理名言對吧。運動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怕的是那顆不想運動的心。從每天5000步做起吧!
以個體為中心是健康管理是的特點之一。個人對自己的健康負責。健康管理的責任是告訴人們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有利於健康。是幫助人們做出決策, 最總決策權還是在個人手中。
健康管理以預防為主。以將疾病控制在尚未發生之前為預防。通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而防止和延緩疾病的進一步發展為二級預防。在發生疾病之後能夠通過健康管理減少傷殘、促進功能恢復、提高生命品質、增加生命幸福感。
行為是由人決定的,所以是可以改變的。依靠個人的力量總是難以實現改下。在通往健康的道路上我們需要相互幫助,而健康管理師可以做的是宣傳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勵人們做出改變,通過一系類的訓練和體驗,培養個體掌握行為矯正的技術更好的生活。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同樣有人的地方就有需要。健康管理方面的需求從何而來。影響健康需求消費的因素有四種。第一種是患病率,患病率反映了人群中疾病發生的水平。疾病發生率越高健康管理的需求越大。第二種是預知到需要。每個人對自己的身體情況多多少少會了解一些。基於對疾病的感知,有一部分人會主動的進行健康管理。第三種消費者選擇的偏好。個人在健康管理的道路上起著決定行的作用。醫生和健康管理師的職責是幫助個人更好的了解各種治療的溢處和風險。第四種是基於健康以外的動機。除了健康以外的因素也影響著人們的決定。
健康管理能夠提供一種非手術的治療方式。能夠幫助病人降低來之危險因素對疾病的影響。人們以一種積極主動的方式進行自我保護和干預是健康管理師所希望看到的。
疾病管理的物件是患有特定疾病的個體,整個管理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這也是跟單個病例管理最大的區別。
災難性傷殘管理是疾病管理的一個特殊型別。顧名思義對健康的影響非常之大。會嚴重的影響個人的生活水平。用於醫療方面的花費也是巨大的。
殘疾管理的目的是減少工作地點發生殘疾事故的頻率和費用。個人發生殘疾將會喪失勞動力,進而會影響正常的生活。對於企業來說會加大費用的支出。不管是從個人還是從企業的角度來說都要儘量的避免殘疾的發生。
綜合的人群健康管理要綜合以上種種措施相互結合在一起。做好健康管理要系統的蒐集健康狀況、健康風險、疾病嚴重程度等方面的資訊,以及評估這些資訊,利用這些資訊製作出相應是對策,儘可能的讓人恢復正常功能。
總之健康管理勢在必行,每一個人都需要健康管理。我的健康我做主,從現在開始健康管理之路吧。控制好影響健康的可控因素,做一個把握自己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