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這個連剛出生的寶寶都會的簡單動作,其中的學問可不少。
研究發現,身體在缺水的狀態下,會出現大腦萎縮,而且,缺水越多大腦萎縮越嚴重,時間長了甚至可能會出現類似於老年痴呆的症狀。要想減少身體缺水的情況,就必須學會喝水。關於喝水的這7個祕密,好好看看,關鍵時刻或許能救命!
1、想要預防心肌梗塞和中風——睡覺前喝水
大家都知道喝水對身體有益,這是因為人體中水分佔了約七成,一旦缺少水分,人體的血液就會變得更加黏稠,直接影響血液流通。但是人在睡覺的時候,身體並不會停止代謝,呼吸、排汗等活動依然在進行。所以,研究發現,在人睡了7到8個小時之後的凌晨,是最容易發生心肌梗死和栓塞性中風的時段。
睡覺前一到兩個小時喝杯水,能夠避免起夜影響睡眠,而且,在泡溫泉或者蒸桑拿的時候,也要提前喝杯水,這樣能防止因為過多流汗增加心血管的壓力。
2、改善便祕——晨起一杯水
早晨喝一杯水能夠幫助人體代謝。經過一晚上的休息,此時人體的細胞像是一個乾燥的海綿,這個時候喝進些溫開水、蜂蜜水,不僅能促進胃腸蠕動,還能改善便祕狀況。當然,如果剛一起身就能喝入一杯溫水,效果更加。
雖然說冷水比溫開水更能刺激胃腸道,但是,溫度太低反倒會影響健康,因此,應該杜絕涼水選擇溫開水。另外,晨起喝淡鹽水的做法並不值得推廣,因為經過一晚上的水分消耗,人體的血壓通常在早晨時段最高,如果這個時候喝入鹽水,不僅會導致血壓繼續升高,還會讓口渴的程度加劇。
3、運動更健康——運動開始前喝水
愛運動的人,因為身體消耗大所以需要大量補充水分。但是,運動前喝還是運動後喝更健康呢?答案是運動前喝一杯水對人體有益。我們之所以堅持運動,無非是想通過訓練,讓肌肉更有力線條更美觀,同時,增加血液迴圈讓身體更強健。運動過程中,人體血液中水分充足血液流通才會更順暢,更不容易感到疲勞。
4、想要不傷胃——喝酒之前喝杯水
喝酒的時候也要補充水分。很多愛喝酒尤其是愛喝啤酒的人都以為酒能補充水分。實際上,酒精中的利尿成分會讓人頻繁的上廁所,人體的排洩過程反倒是帶走了體內的水分,也就是說,酒精的攝入不僅會讓人體溫升高、血管擴張,同時還會造成大腦和身體的水分流失。而喝酒前喝杯水能夠及時補充水分,同時,減輕隔天晨起的頭暈頭疼、口渴、面板乾燥的情況。
5、緩解焦慮——喝杯水讓頭腦更清醒
水的功能強大,當人體出現口渴、舌頭和嘴脣鮮紅、乾咳、便祕等情況時,就要注意是不是缺水了。同時,如果沒來由地出現疲憊、焦慮、頭腦沉重的情況,也要注意是否是缺水所致,及時補充水分能夠迅速恢復人體活力。
你知道嗎,奇妙的人體能夠分泌“快活激素”,也能分泌“痛苦激素”。大腦分泌的內啡肽能夠讓人感到快樂、幸福,而腎上腺素則會讓人產生消極情緒。當腎上腺激素飆升的時候,人會感到非常的痛苦和煩躁。想要從這種情緒中擺脫出來,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多喝水讓其通過人體的排洩流出。
6、想要不白喝——小口喝水
無論口多渴,都不要大口喝水,可以一次喝進一大口水,然後分幾次慢慢嚥下。否則,就會出現上邊大口喝水腎臟加速排尿的情況,結果就是喝下去的水立刻流失,喝了等於白喝。另外,喝水太快,也容易引起脹氣,對於消化功能較弱的人群,可能會出現噯氣、腹部不適和疼痛的情況。
7、瓶裝水更容易滋生細菌
之前有說法,開口的瓶裝水更容易滋生細菌,這個說法是可科學依據的。不僅如此,其他的瓶裝飲品一旦開罐放置,時間長了也容易滋生細菌,因此,一定不要連續幾天使用同一個瓶子。另外,也不要把瓶裝水長時間放置在車裡,這樣容易導致塑膠瓶中的化學物質融入水中,對人體產生危害。
喝水也是個“技術活兒”,及時補充水分對人體健康非常重要,那些經常用飲料代替水的生活方式非常危險。長期如此,不僅會降低食慾,影響消化和吸收,還會增加疾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