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第一章

中醫眼科學術發展史

中醫眼科學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與眼病作鬥爭的經驗總結。按其發展過程,大體上可分為萌芽奠基、獨立發展、興旺昌盛、衰落與復興五個時期。

第一節萌芽時期

這一時期,從遙遠的上古開始,經歷商、周秦、漢諸代,歷時甚久。文字標誌著文明社會的歷史程序。有了文字,就有了眼科萌芽的最早記載

從河南安陽古墟出土的甲骨文祈禱辭和卜辭可知,早在武丁時代,人們已將眼睛這一感覺器官命名為“目”,眼睛得病稱為“疾目”,眼病失明稱為“喪明"。如甲骨文卜辭中有:“貞王亡疾目”,“大目不長明”等。這是我國關於眼病的最早史料。至春秋時期,對目盲一病,又根據眼部症狀不同,分別以“瞽”、“蒙”、“瞍"等詞略加區別。如《 書經》有:“瞽奏鼓”,《詩經》有:“有瞽有瞽,在周之庭”,“矇瞍奏公”等句。據《毛傳》註釋:“有眸子而無見曰蒙,無眸子曰瞍。”相傳古代樂師多由盲人擔任。古代著名音樂家師曠,就是“瞽奏鼓”的典型。

最早記載瞳孔異常的是《荀子》。《荀子.非相》中,有“舜參瞳子”之句。至漢代《史記.項羽本紀》亦說:"項羽亦重瞳子。”漢代許慎所著的《說文解字》,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字典,也是最早解釋眼目生理病理文字的工具書。全書共收載以“目”為形符的字123個,其中論述眼目生理的有59個,如“眸,目瞳子也”,“眨,動目也”,“盱,張目也”。論述眼目病理的有64個,如“喊,目陷也”,“旬,目搖也”,“昧,目不明也",”量,目驚視也",“眯,草人目中也",“眚,目病生翳也”。其次,還收載與視覺有關以“見"為形符的字48個,所謂:“見,視也,從幾從目,凡見之屬皆從見。”其後劉熙所撰(釋名》,收人有關眼病的字詞又有所增加。如所收載的“蒙"字,解釋為“有眸子而失明,濛濛無所別也"。還收“通視"詞,明確解 釋為“眸子明而不正”。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的生活和醫療實踐中,逐漸發現並記載了一些治療眼病的藥物。如先秦古地理著作《山海經》,記錄藥物100 多種,其中記載標明治療眼病的藥物有丹遺之魚、當卮、植楮、椒等8種。還收載了蔓荊、枸杞、白芷川芎、芍藥、蕤仁、山藥、磁石、赭石等當今眼科臨床常用的藥物。我國古代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提到的藥用植物有150多種,其中如瓜蠆(果贏)、枸杞(杞)、芍藥(勺藥)、前仁(苯苣)、茜草(茹慮)、甘草(苓)、遠志(婁)、益母草(雅)、刺蒺藜(茨)、菟絲子(蘿)等均為當今眼科臨床所喜用。《淮南子》也記載了一些治療眼病的藥物,如書中記載的艾草,就是當今常用的秦皮。該書還首次記載灼烙療法,所謂:“目中有疵,不害於視,不可灼也。

在有關治療眼病的醫家和醫著方面,

據《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我國戰國時期的扁情,醫術全面,隨俗為變。他在經過周都洛陽時,見當地尊敬愛護老人,即為“其目醫”。因而扁鵲是我國最早的五官科醫生。“華佗立眼科,憂後世之盲替”,“鉤割針烙之法,肇自華倫”。這些論述先後載於(證治準繩)》和(審視瑤函)等書中。據(晉書)記載,華倫為帝王做過眼科手術。還載有:“帝(即司馬師)目有瘤疾,使醫割之。”這種難度頗大的割目瘤手術,大約在華佗受害後半個世紀就開展了.所以華佗立眼科、創手術,具有相當的可靠性。

成書於戰國末期的(黃帝內經》,收載與眼科有關的醫論238條之多,其中(素問116條(靈權)122條,可歸納為生理、病理、診斷治療四個部分,對眼與臟腑經絡的關係,眼的解劑生理病因病機臨床證候、針刺治療等,都作了初步的論述。如將眼區域性組織按與臟腑相應的關係,大體上劃分為瞳子黑眼、白眼絡、約束、目系等6個部分。書中詳細記載了眼與經絡的生理病理關係,記載了大量的眼部病證,如目赤,目痛,目似脫,目妄見,目銳眥痛,目吭院無所見等30餘種。《靈樞.大感論》是篇 主要論述眼的生理病理的醫論,對後世中醫眼科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後世總結的五輪、八廓、內外障學說以及臟腑辨證等許多基本理論,都是在《黃帝內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東漢傑出的醫學家張仲景,博採東漢以前基礎醫學和臨證醫學的精華,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寫成《傷寒雜病論》-書。 書中以六經論傷寒,臟腑論雜病,首創了理、法、方、藥和辨證論治的臨證法則,這對臨床各科都有普遍的指導意義。該書中涉及較多的眼部病症,如目赤、目赤、目眩、目黯、目暈黃、血從目出、直視不能胸等。經初步查閱,(傷寒論》中所載與眼部病症有關的條文共23條,其中三陽經佔19條,有10條列舉了方藥。所列的方劑中,如麻黃湯、真武湯、大承氣湯、小柴胡湯、苓桂術甘湯等至今仍為眼科廣泛應用。《金匱要略》中所載與眼部病症有關的條文共45條,其中有20條列舉了方藥。所列的方劑有甘草瀉心湯、近效術附湯、五苓散、茵陳蒿湯、越婢加半夏湯、小半夏加茯苓湯、葶藶大棗瀉肺湯等。該書所載的“狐惑"一病,與西醫的眼、口、生殖器三聯綜合徵頗相類似,其所列清熱解毒除溼法,至今仍為中醫眼科醫治該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仲景學說在中醫學術領域裡,有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對後世眼科應用全身辨證和經方治療眼病更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大約成書於秦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書中共收載明目或治療眼病的藥物87種,其中上品47種,中品27種,下品13種。如上品中的人參、菟絲子、茺蔚子、蒺藜子、蔓荊子、地膚子等均主明目;菊花,主目欲脫,淚出;黃連,主目痛、眥傷、泣出;蕤核,主明目,目赤痛,傷淚出;決明子,主青盲,目淫膚,赤白膜,眼赤痛,淚出。又如中品中的白芷,主傾目泣出;秦皮,主目中青翳白膜;伏翼(夜明砂),主目暝,明目,夜視有精光等。其中有不少藥物的功效,已為現代藥理所證實。這充分反映了當時眼科藥物的治療已達到較高的水平。

15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吃飯的時候能喝水嗎?要怎麼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