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1月7日,我們消化內鏡中心診斷一例全周型早期食管癌,併為一名患者腸鏡檢查時發現3枚無蒂鋸齒狀病變(SSL),行內鏡粘膜下剝離手術(ESD)治療根除病患。

1月6日下午,消化內鏡中心張蓉副主任醫師為一名患者行胃鏡檢查時,發現食管中下段黏膜粗糙,覆不均勻少許白苔,粘膜微血管增粗紊亂,行NBI觀察及盧戈氏碘染色後發現患者病變呈全周型。

經充分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後,患者家屬選擇外科手術。

在隨後一例腸鏡檢查中,一名中年女性患者結腸發現3枚無蒂鋸齒狀病變(SSL),該病變為結腸鏡下極易漏診的結腸癌癌前病變,我們用黃金刀成功施以內鏡下黏膜剝離術(ESD)及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完整切除結腸病變,根除了結腸癌的隱患!耗時僅僅10分鐘左右,術後無併發症出現,同時送病理檢查。

患者術後當天即可下床自行大小便等輕度活動。

SSL(腸道鋸齒狀病變),多見於右側結腸和回盲部,是大腸的癌前病變,癌變率大約10%。

內鏡下觀察平坦型較多,主要特徵:黏液帽(黏液蛋白的緣故)、雲霧狀外觀、擴張的II型腺管(Open II型)、分支擴張、蛇形的血管。當病變出現有蒂或亞蒂、隆起中有隆起、中央明顯凹陷、病灶明顯發紅、合併IIIL、IV、Vi、VN型腺管表現時應想到癌變的可能性。

我們強烈推薦40歲以上人群篩查結腸鏡,特別是大便隱血陽性,CEA增高,大便性狀改變,大腸癌家族史,家族性息肉病,炎症性腸病等人群尤其適合。一旦發現都應該及時處理,內鏡下黏膜剝離術(ESD)是首選方法。

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近年來臨床對消化道早癌及較大側向發育腫物的一項新的治療手段,也是臨床應用前景很好的技術,讓更多的早期消化道癌能夠在內鏡下一次性完全切除,免除了器官切除等開腹手術的痛苦。ESD與剖腹手術及以往EMR等內鏡治療方法比較,具有以下優點:

①創傷小;

②可接受多個部位多次治療;

④對於面積較大且形態不規則或合併潰瘍、瘢痕的腫瘤進行96%以上的切除率,以減小復發機率。

對消化道早癌、巨大平坦息肉、粘膜下腫瘤(侷限於黏膜肌層或黏膜下層的脂肪瘤、間質瘤、類癌等)可以應用ESD做到治癒性切除。

發現一例早癌,就是挽救一個家庭。我們呼籲大家能重視自己的“小胃病、腸炎”等問題,早發現早治療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患者經濟負擔。

病例提供:西安胸科醫院消化內鏡中心 盧王 主任

22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小寒後有條經絡必疏通,既養腎防寒、又祛溼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