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老龐門診看病的時候很多患者,尤其是老年人經常會問,吃這個藥需不需要什麼藥引子。很多人把藥引子看的特別特別的神奇,覺得沒有藥引子不是完整的中藥方劑。

咱們今天就說一說什麼是藥引子。

藥引或者藥引子的說法,出現在宋代,因為宋代主要是使用中成藥,如用龍膽瀉肝丸、藿香正氣散等。

成藥最大的優點是便於服用、便於攜帶;最大的缺點,就是很難個體化給藥。比如說同樣是內有溼濁、外有風寒,應該用藿香正氣丸,但是這些患者之間不可能完全一樣,有個體差異,要因人辨證施治。使用成藥,就沒有辦法隨證加減,尤其是該減的減不出來,加還是有辦法加的,基於這種用藥的實踐,就出現了藥引子。

藥引子

在宋代,開一個固定的成方,然後再根據不同的患者,醫生另外再開一味藥或者幾味藥,叫患者回家煎湯,與製成的中成藥同時服用。這個臨時開的幾味藥,就叫引子藥,或者叫藥引子,這是為了體現個體化給藥,使這個方能夠和治療的病證相吻合,增強療效。所以當時的藥引子,可多可少,可以是一味藥,也可以是幾味藥;可貴可賤,可以是常見的不值錢的藥;也可能是名貴的,人參也可以成為藥引子。例如感冒了,如果要用敗毒散,對本有氣虛又加外感風寒者,需要用人參,現代有人參敗毒散,如果當時沒有,人參就煎湯,和敗毒散一起服用,那這個人參就成了這類患者的藥引子,所以可貴可賤,不拘一格。

現在的中成藥,事先製備好了,根據不同的患者,例如用四君子顆粒,治療脾虛有氣滯者,還應加入行氣的陳皮之類,用陳皮來煎湯,這個陳皮就叫做藥引子;如果脾虛溼濁內盛,就可以加薏苡仁;如果腹瀉,還可加滲溼止瀉的車前子,或收澀的烏梅等,那車前子和烏梅也是藥引子。

宋代以後,又以湯劑為主。明清以來,藥引子發生了變化。這個時候醫生開的處方中有的藥在藥店沒有,而患者又很容易找到,這些自己新增的藥,叫做藥引子。例如開桂枝湯的時候,藥房裡面沒有生薑,就叫患者回去加生薑,這個生薑就成了藥引子了。

12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為什麼要吃碘鹽?甲狀腺疾病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