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今天我們接著講五臟中心的第二個主要功能,心藏神。很多初學中醫的人,對心主血脈很容易理解,但對心藏神就不太明白了。

中醫認為心主宰人的精神意識、思維、記憶、情緒等等一系列有關神志的問題。有人會說這些功能不是大腦的作用嗎。怎麼會和心扯上關係。

在中醫的觀念裡,心主神明,腦只是個工具。我們不難發現與精神、思維、情感有關的字,大多有個豎心旁或心字底。我們經常會用“心神不寧”、“心慌意亂”來形容心裡很亂。用“心安理得”來描述做事自信、內心坦然。形容非常向往某個地方“心馳神往”。形容高興的時候叫“心花怒放”。形容恐懼害怕時常用“心驚肉跳”、“心有餘悸”等等。有太多太多形容心的詞彙。

要弄明白什麼是心主神明,先要弄清楚什麼是神明。

一、什麼是神明

神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常指事理的玄妙、神奇。如謂“陰陽不測之謂神”,“不見其事,而見其功。”

在中醫學中,神的基本含義有二,即廣義的神和狹義的神。廣義的神是指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是對人體生命活動的高度概括。

它可以通過人的眼神、表情、語言、動作等反映於外,又稱為“神氣”是中醫望診的重要內容。狹義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心主神志,主神明。

二、心主神明理論依據

現代醫學認為,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是大腦的生理功能,即大腦對外界客觀事物的反映。而中醫學把神志活動歸屬於心臟,其理論依據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神志活動分屬五臟,中醫所謂“神明”雖由心所主,實與五臟相關。神、魂、魄、意、志各藏之於心、肝、肺、脾、腎,並分別與七情之喜、怒、悲、憂思、驚恐相關,故有 “神藏五”之說。

這一理論直接指導臨床對七情致病的診斷與治療,不僅有系列藥物治療,還有利用情志與情志間的相互關係(五行生剋制化規律)進行心理治療的方法,這方面前人留下了許多燴炙人口的經典故事,比西醫心理醫學早了一千多年(這些中醫基礎知識盡中醫皆知,就不一一列舉了)。

二是認為心是精神活動產生的場所。中醫學認為,人的神志活動雖然歸屬於五臟,但與心的關係最為密切。這是因為心是君主之官,神明之府,是精神活動產生和依附的臟器。《黃帝內經》雲:“所以任物者,謂之心。”任,是接受,擔任之意。這是說明接受外界客觀事物的資訊並作出反應的是心。《黃帝內經》又云:“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更加明確地指出了心是產生神志活動的場所。

三是認為血液為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黃帝內經》雲:“血氣者,人之神。”心主血脈,血液在脈管內迴圈執行,輸送營養而達於周身,正因為心具有主血脈的生理功能,所以才具有主神志的功能,這亦是心主神志的重要理論依據。故《黃帝內經》雲:“心藏脈,脈舍神。”亦云:“血者,神氣也。”因此,心主血脈的功能異常,必然會出現神志的改變。

總之,古人之所以把心稱為:“五臟六腑之大主”是與心藏神而主神志的功能分不開的。所以明代醫學家張介賓在《類經》中指出:“心為臟腑之主,而總統魂魄,並該意志,故憂動於心則肺應,思動於心則脾應,怒動於心則肝應,恐動於心則腎應,此所以五臟唯心所使也。”又說:“情志之傷,雖五臟各有所屬,然求其所由,則無不從心而發。”可見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雖可分屬五臟,但主要仍歸屬於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

現代的研究也在證實這一論斷,心臟這個實質器官,不僅只有血泵的機械作用,它一定有能作用於大腦的分泌物。這絕不是毫無根據的空想。比如西醫認識肺臟除了呼吸功能之外還有“非呼吸功能”(即肺還是機體很多內分泌素產生、釋放、啟用及滅活的主要場所)是近年生理學上的新成就。而中醫理論早就指出肺除了主氣,司呼吸作用之外,還有“主治節”的作用,即是說肺有協助“心”來調節整體的功能。肺正是通過對內分泌激素的調節來維持人體內環境的穩定的。中醫雖然沒有這些內分泌激素名詞,但在臨床治療上,卻知道運用理肺之藥達到維持人體內穩態之目的。信當進人人工心臟的使用擴大之時,就會發現心臟的內分泌物質的存在及其重要性,也就證明中醫這個心主神明論的正確性了。

心臟是否有激素分泌?這一問題,在上文發表後1年即1984年,初步得到證實。據報道黎巴嫩學者那莫爾博士發現心臟分泌一種直接進入血液的激素,能減輕動脈血管壓力,並命名此激素為ANF。我相信能作用於大腦皮層的心激素總有一天會被發現的。當然,假設不等於現實。

東北一位56歲的大爺進行了心臓移植,移植了一位24歲年輕人的心臓,結果換心以後, 性格大變,變得喜歡在外面玩,喜歡跟年輕的女子進行交流,甚至有把自己的老伴兒給休了, 想重新再去找個更年輕的,因為他的心變年輕了。

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他心態變得年輕了?西醫沒辦法解釋,但是傳統中醫可以解釋:就是心神對他在起主導作用。

英國也有心臟移植手術的案例,一位女性移植了一位在車禍中喪生的年輕人的心臓。結果,這個單身母親移植了年輕男性的心臓後,自己開始變得有點男性化了,不喜歡再去找男朋友,而且變得特別喜歡喝啤酒,一些生活習性都表現出了典型的男性特徵。當她有一次在外面散步時,腦袋裡面突然看到另外一個年輕人的影象,並且就牢牢記住了,還在心裡跟他進行了交流,知道了他的名字。後來,她就根據這些資訊去尋找給自己移植心臓的人。結果, 還真找到了。捐贈者的母親和他的妹妹講到這個年輕人的一些特點和愛好,的確愛喝啤酒,喜歡運動,跟她現在手術後的新習性完全相同。

試問:她移植心臓後為什麼會呈現另外一個人的影象呢?她所描述的形象, 證實了就是那個捐贈者生前的形象,這個影象在她大腦裡出現, 也說明心的確是藏神的。

中醫臨床中,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那就是甘麥大棗湯,該方出自《金匱要略》,主治髒躁症。《金匱心典》:“血虛髒躁,則內火擾而神不寧,悲傷欲哭,有如神靈……”,經雲:“心藏神,神有餘則笑不休,神不足則悲。”心主神明,悲傷欲哭,象如神明所作,是故髒躁病與心有關。臨床上,髒躁可表現為神經官能症,失眠等,甘麥大棗湯的用法是用1~2湯匙麵粉,先用少許涼開水調勻,再用煎好滾燙之甘草、大棗汁衝熟後內服。他認為方中甘草甘緩和中,小麥養心氣,大棗健脾補中,藥雖三味,心脾並補,養心安神,甘緩和中,小麥改為麥麵粉效果更好。若用甘麥大棗湯治失眠則用麵粉最佳。

三、神的盛衰

神的盛衰是通過目光、面色、表情、語言、聲息、意識思維、體態等方面表現出來的,其中雙目、面部表情和色澤最能反映神氣的盛衰,因為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皆上於面,而使臟腑精氣上榮於面目,目系通於腦。故言“神藏於心,外候在面目”。所以我們在臨床尤其要注意觀察病人面部表情和雙目的變化。

有神又稱“得神”,表現為雙目靈活明亮,炯炯有神,光彩內含,面色榮潤有光澤,神志清楚,表情自然,語言清晰,呼吸平穩,思維敏捷,反應迅速,全身肌肉不削有彈性,體態自如,動作靈活。

中醫診斷學把觀察病人神氣的變化列入望診之中,但並不侷限於望診,四診均可了解病人神氣的變化,如聽病人的聲音洪亮為有神,聲音低微為無神,向病人尋問病情可知其思維是否敏捷,切脈柔和有力為有神,脈微欲絕為無神等等。

比如,我們看到一個人精神飽滿,會講他的雙目炯炯有神。神是深藏在心中的,而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神通過這扇窗戶,來感知世間萬事萬物;醫生通過這扇窗戶,來體察神的強弱盛衰。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黃麴黴素真有那麼可怕嗎?雖是一級致癌物,但做到4點可避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