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很累,甚至睡覺休息後這種疲憊緩解也不明顯,我們可能會下意識地認為是工作太累導致,所以不太重視這種疲累。有時候感覺自己很懶散,什麼事情都不想幹不想動,一動就覺得累。上述情況可能都和身體溼氣重有關係。
身體感受溼氣主要有兩個途徑:一種是感受外溼邪氣,一種是內生溼氣。感受溼氣的途徑、侵犯部位和程度等不同,身體的表現也會存在差異,但是主要表現可見:身體困重、四肢倦怠、胸悶腹脹、神疲乏力、口中粘膩、大便粘膩或稀溏、舌胖大或有齒痕、舌苔膩等。中醫會根據不同的表現,辯證為不同的證型而進行治療。人體水溼代謝與脾、腎、肺等臟器(注意不能單純理解為解剖學上的臟器)有關,脾臟運化水溼、腎臟主水、肺臟通調水道,共同作用才能保持人體水溼代謝正常。其中,我們常說的“溼氣重“主要與脾臟運化水溼功能失常有關,即使證型不同,健運脾氣對去除身體溼氣都是有益的。
日常飲食中,食用藥食同源的食材健運脾氣,有助於預防和減輕身體“溼氣“。
1、山藥薏米蓮子粥
山藥、薏米、蓮子都是健脾益氣祛溼的藥食同源的常見食材,山藥薏米蓮子粥是傳統的一道藥膳,所用食材皆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材,簡單易得。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溼的功效。
【食材與服法】山藥60克、炒薏米30克、共煮粥食用,每日2次。
【方義與功效】山藥健脾益氣;薏米利水滲溼、健脾止瀉。
2、黃芪山藥粥
黃芪與山藥煮粥共食同樣是健脾祛溼的保健佳品。
【食材與服法】生黃芪30克、山藥60克,打粉。先將黃芪煮汁300毫升,去渣,加入山藥粉攪拌成粥。每日2-3次。
【方義與功效】黃芪補脾益氣利水、山藥健脾益氣利水。
3、蓮肉糕
【食材與服法】蓮肉(去芯)300克、加水煮爛,搗成泥。粳米或糯米500克,水泡2小時,淘淨與蓮肉相拌,放在容器中隔水蒸熟,稍涼後壓平切塊,撒一層白糖。每天早晚做點心用。
【方義與功效】蓮肉乾澀性平,能補脾、養心、益腎。需熱食,經常食用,方顯療效。
4、茯苓餅
【食材與服法】茯苓粉、米粉、綿白糖等各等分,加水調成糊,文火煎成薄餅。早晚做點心食用。
【方義與功效】茯苓甘淡而平,入脾胃、腎、心、肺經,甘則能補,淡則能滲,功能滲水利溼,補中健脾,寧心安神。粳米粉補中益氣。白糖和中調味。此病常用治療浮腫、失眠、神疲乏力等症。可常服用。
上述藥膳大多采用藥食同源的食材,一般需要長期食用方能見效。上述藥膳中提及的食材也可以做成其他的菜品、粥品,但是是否主要具有健脾利水的功效需要根據具體的配伍綜合分析,可以諮詢中醫師。另外,因寒溼易傷脾陽,上述藥膳均建議熱食,療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