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冬季一共有三個月,始於立冬,經過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止於立春的前一天。

立冬將至,我們即將進入一年中最冷的季節。《黃帝內經素問•四季調神大論篇》中提到:“冬三月,此謂閉藏。”冬季養生應該順應冬氣,養護人體閉藏機能的原則。而這些原則應該在飲食、起居、情志、運動上體現出來。

飲食養生

秋冬養陰

《皇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高世栻註解:“聖人春夏養陽,使少陽之氣生,太陽之氣長;秋冬養陰,使太陰之氣收,少陰之氣藏。”是謂春夏養陽,以養陽之生長;秋冬養陰,以養陰之收藏。應用大自然陰陽消長的趨勢,因勢利導,協調陰陽,方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冬季養陰的食物有核桃、黑芝麻、銀耳等。寒冬季節,一般人可多吃糯米、羊肉、牛肉等禦寒能力強的甘溫食物。冬季可多吃一些蘿蔔,如民間流傳的“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名醫別錄》記載,白蘿蔔性涼,味辛甘,入肺、胃二經,《本草綱目》則謂之“乃蔬菜中最有利益者”。用甘涼食物內養身體之陰,可順應冬三月閉藏之自然規律。

飲食少而精

冬季人的活動較少,消化功能也相對較弱。故人的飲食應少而精。年老體弱及有病者更宜少食多餐,這樣可以減輕脾胃功能的負擔,不致傷害脾胃,從而使食物能夠充分的消化吸收。明代王蔡的《修真祕要》曰:體欲常逸,食須常少;勞無至極,食無過飽。凡人食皆欲少而數,不欲多而頓。另外,冬季飲食還要注意五味的增減。冬宜損鹹而增苦,因冬季腎旺而心虛,食鹹太過必致心陽更虛。

適當進補

俗語言:“冬天進補,春天打虎。”這句話的含義是,身體虛弱的人要選擇在冬季進補,這樣就可以來年春季身體就會強健。秋冬自然界陰寒之氣旺盛之時,可適當吃些溫熱的食物,以助人體抵抗陰寒之邪,但亦不可太過。

有些人冬天吃了不少的補品,但身體還是很虛弱,疾病多發。這其實是身體“不受補”的體現。“受補”還是“不受補”,關鍵在於脾胃。脾胃功能正常的人,進補才有效。脾胃消化不良的人,進補後會發生腹脹、拉肚子、口乾等現象。胃寒、胃中有火、肝鬱的人不適合進補。如需進補則要先調理脾胃,最好經過醫師的指導再進補。健康的青少年最好以食補代替藥補,身體特別虛弱者可以選擇食補結合少量的藥補使之康復。

起居養生

早臥晚起

《素問•四季調神論》中說到:“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冬時的三個月是閉塞潛藏的時節,河水結冰地面凍裂,行動不要擾動陽氣。人體冬季陽氣內斂,陰氣在外,因此要早臥晚起,等到太陽出來再出門。午時是子午線交換、陰陽交接的時候。從經絡上講陰維陽維、陰蹺陽蹺經脈,在陰陽相交的時候都需要養一養。“子時大睡,午時小憩”歷來被古人奉為養生法則,冬季養生要注意午休。中午陽氣偏重的時候,需要休息來滋陰。午睡是養心的好方法,無論是心脾兩虛、心腎陰虛還是心肝火旺等症型的患者,適時午睡都是大有裨益的。

情志養生

調節情緒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提到:“冬三月……使志若伏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這句話是說,冬季的三個月,在精神上,要使神志深藏於內,安定自若。好像心懷隱私而不顯露,又好像若有所得很滿足。冬季要使神藏於內,要加強道德修養,少私寡慾。心理寧靜,減少私慾,就能夠使人心地坦然,心情舒暢。其次,遇事要能調攝不良情緒。人生在事,難免遇到不順心的事,要學會遇事節怒,寵辱不驚,適當宣洩不良情緒。冬季萬物凋零、草衰木枯,容易導致鬱鬱寡歡、情緒低落。Sunny可使人興奮,這時,可以選擇晒晒太陽來驅散心中的“霧霾”。

運動養生

冬季寒冷,適當的體育運動能夠增加身體的抗寒能力。運動要因人而異,要根據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適當的運動。冬季運動量不宜大汗淋漓。大汗雖可以排出體內的一些代謝物,但既傷津液、又洩陽氣,所以要注意控制。鍛鍊後不要立即增減衣物,以防感冒。冬季運動要選擇晴朗的天氣,注意避開大風和霧霾天氣。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很適合糖尿病友做的“手指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