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習慣很晚才睡覺,並且不以為然。習慣晚睡的人還常有一現象:明明已經很困,卻一定要熬到時間了才睡,令人非常費解。
這看似一個簡單的生活習慣問題,其實也是一個典型的心理問題。
人為什麼會養成晚睡的習慣?你可以問問身邊的人,答案不外乎就是下班較晚,或以前經常工作到很晚,又或者以前常錦衣夜行外出夜蒲,然後就形成了習慣。
從大腦工作的原理看,當你的身體需要進入休息狀態的時候,你的副交感神經就開始接替交感神經的工作,讓你變得放鬆,很多器官進入低耗能模式,然後才逐漸進入睡眠狀態。如果每到這個時候你的身體被強迫進行一項高強度的工作(比如加班),那麼交感神經就不能休息,得繼續再戰。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大腦就會習得一個資訊——“主人需要額外的能量輸出補充才能維持生命迴圈”,什麼意思呢?就是你白天工作完成度差,不能滿足生活需要,所以需要推遲休息時間,進行工作補償。這裡蘊含著兩個關鍵的概念:拖延與補償。
因此,我們可以說,大凡有晚睡習慣的人,一定程度上都存在拖延與補償的心理。所以,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常看到提問者所說的情況,當一個習慣晚睡的人提前困的話,就說明他的身體已經非常需要休息了,然後在心理上他是受到補償習慣的支配,潛意識裡覺得這一天的任務還沒有完成(往往是拖延導致),不能睡。在現實的案例中,我常看到的有這個特點的朋友,還會夾雜著因生活的不確定性而產生的些許不安與焦慮。準確講,他們是需要生活的確定性,來幫助入眠。
所謂生活的確定性,是對自身能量穩定上漲的一種明確感受。當一個人這種感受不明確時,不良情緒就會驅使他作出補償行動,比如強行不能睡覺-投入更多時間,也是一種形式。只不過這種形式有形無實,淪為了大腦潛意識用於慰藉心靈的手段了。
顯然,如果能在白天做實了生活的確定性,晚上睡眠問題自然就不攻自破。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