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斌副主任醫師仔細接診後,發現劉奶奶兩側肩膀對比形狀不一,右側肩膀失去了正常飽滿圓鈍外形,將劉奶奶右手肘部接觸胸前部時手部不能觸及左肩,且在腋窩可觸及肱骨頭。
根據這些症狀,曹斌醫生很快就確定了劉奶奶是右肩關節脫位,在吳向陽副主任醫師的指導下,為其進行了手法復位,復位後劉奶奶立即感覺疼痛消失,劉奶奶直呼真是“神奇”。
肩關節脫位X光片
手法復位後X光片
吳向陽副主任醫師介紹,肩關節是人體最靈活的關節,也是全身最不穩定的關節,跌倒等間接暴力容易導致肱骨頭脫離肩胛骨的關節盂而引起肩關節脫位,肩關節脫位約佔全身關節脫位的1/2。像劉奶奶這樣的脫位在醫學上稱之為前脫位,在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約佔肩關節脫位的85%,而併發症可高達21%。
那麼一旦發生肩關節脫位後應該怎麼辦呢?吳向陽副主任醫師指出,發生脫位後應儘快就醫進行復位,復位分為手法復位和手術復位,一般前脫位常採取手法復位,但復位前需排除骨折,應儘早、輕柔復位,並採取多種措施減輕患者的疼痛;復位成功後要固定,佩戴前臂吊帶3-4周。
此外,還需要在醫生指導下循序漸進地進行功能鍛鍊,如早期可做伸指,握拳練習、腕關節的主動屈伸等練習,防止肩關節周圍肌肉萎縮,中期可以做前平舉、側平舉練習法,將手臂在體前或體側抬起至無痛角度,以促進關節活動度恢復至正常水平,後期可以進行抗阻力量訓練,可透過啞鈴運動增強肌肉力量等。
李寶軍主任醫師給患者檢查肩部(資料圖)
聳肩(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肩用力緩慢上提,達到極限時停留片刻,再緩慢下落),前推(十指交叉於胸前,兩手用力緩慢前推);
後伸(雙手往後,兩手交叉,用力後伸);
爬牆(手指沿牆壁緩慢向上爬動,使上肢儘量高舉,然後緩慢向下返回原處);
畫圈(以肩為中心,用臂的甩動帶動肩關節活動,先做順時針,再做逆時針,幅度由小到大,動作緩慢輕柔)的拉伸動作對保護肩關節及預防肩關節疾病大有益處。
供稿:骨關節科 唐英 戴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