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吃完飯後有吃水果、喝茶、抽菸的習慣,也有的人會在吃完飯後選擇洗澡、散步、睡覺等等。以上這些習慣是對健康有傷害的,你知道有哪些呢?一起往下看。
1、飯後立刻吃水果
飯後吃水果是不少人的習慣,認為有助於消化。但是這是一種錯誤的習慣,飯後馬上吃水果不僅不能促進消化,反而會對消化功能有不良影響。當食物進入胃部後,通常需要1~2個小時才能逐步排空,飯後馬上吃水果,容易加重胃部負擔,影響消化功能。
2、飯後喝濃茶
茶葉中含有大量的單寧酸,如果吃完飯就喝濃茶,胃內待消化的蛋白質與單寧酸會結合在一起生成沉澱物,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和吸收。長期飯後喝濃茶,容易引發缺鐵性貧血。另外,飯後大量喝茶,會讓大量的水進入胃中,沖淡胃內的消化液,影響胃部的消化功能。
3、飯後吸菸
俗話說“飯後一支菸,賽過活神仙”,但其實這種對於危害是挺大的。在進食後人體的腸胃道蠕動會加快,流經胃部的血流量也會隨之增加,這個時候抽菸,香菸中的有害成分會由於血液迴圈的加快更易被吸收,對於呼吸、消化系統都有很強的刺激性,對比平時吸菸,此時的傷害會更大。
4、飯後大量飲水
食物的消化需要依賴胃液,如果飯後馬上飲用大量的水,會對胃液造成稀釋,容易使胃中的食物還沒徹底消化就進入到小腸,會削弱胃液的消化功能,容易引起胃腸道疾病。
5、飯後唱卡拉OK
唱歌時橫膈膜會下移,增加腹腔壓力。吃過飯之後胃容量會增大,如果此時增加腹腔壓力,很容易會由於擠壓胃部引起消化不良,嚴重者甚至是引發腸胃不適等症狀。因此,唱K最好在飯後1小時左右再唱。
6、飯後散步
飯後"百步走",非但不能活"九十九",還會因為運動量的增加,影響消化道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尤其是老年人,心臟功能減退、血管硬化,餐後散步多會出現血壓下降等現象。
7、飯後馬上睡覺
飯後馬上睡覺,胃腸道的蠕動減慢,消化液分泌減少,食物就不能得以充分消化吸收,久之可引起營養缺乏症。
同時,飽食後胃內壓力增高,如果即刻平躺,就有可能造成胃食管反流而出現嘔吐等症狀,經常這樣還會引起反流性食管炎。餐後應適當靜坐一段時間(至少30分鐘),待胃中食物消化排空再躺下休息為佳。
8、飯後馬上洗澡
洗澡時,在溫水刺激下,四肢及全身面板血管擴張,致使血液彙集在身體表面,胃腸血流量就會相應下降,消化液分泌減少。若經常飯後洗澡,可引起消化不良,還會導致心臟供血不足,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平時應注意適量,不能貪吃,尤其是年老體弱消化不良者,晚餐最好控制在八分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