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艾醫生看到我的文章,聯絡到我

提出了12條疑問,請我一一解答

艾醫生與我的交流,平靜而和善

感謝您對不同聲音的理解和容納

疑問1.你文章的最大的錯誤就是:愛爾壓根沒有在術前給我散瞳查眼底。

解答1: 您的情況術前沒有散瞳查眼底是符合常規的,因為瞳孔有粘連散不大,白內障對眼底形成遮擋,但術後的確應該補查眼底,或者應提示您高度近視應該定期查眼底。這一點我文中也說了的確是存在漏洞的,如果屬實,有相應的責任需要承擔,因為病歷記錄有缺失,這方面我覺得您佔理。

疑問2.我有隻出5%的公立醫院的醫療卡,卻為什麼選擇愛爾私立醫院絕不是為了節約所謂的手術費。

解答2:費用問題應該不是您關注的重點,也不是該事件的重點,您選擇愛爾手術,一是武漢愛爾在當地可能是白內障手術量比較大的眼科機構,相信您手術前,因為一些公開資料、熟人介紹等因素,對醫生和醫院都是充分信任的。二是中心醫院因為一些因素,可能還沒有引進一些先進型號的人工晶體。

術後的溝通,也能看出來您是很理性的人,雖然手術距離您的預期有差距,但您跟醫生的溝通始終互相尊重。您發聲的初衷絕非為錢,我想沒有人會懷疑這一點。

疑問3. 術前VIP待遇你指的是什麼?如果術前的散瞳查眼底都沒有做到,那麼VIP難道就是態度和藹友善,專門指引服務嗎?

解答3:所謂的VIP待遇,同樣不是重點,其實也沒什麼,主要指的是對您手術費用的減免,當然服務本身也有價值。雖然您不認為自己需要任何光環,但客觀情況是愛爾還是很注重您。其實這麼大力度的減免在業內也有爭議,您的情況,屬於高風險手術,按道理應該增加費用才對,減免費用其實給人帶來不好的特權感,甚至會對整個體系產生影響。

疑問4.文章中你為什麼忽略我術後2次在愛爾複診均反覆訴說右眼視物暗淡無光,得到的解釋是人工晶體色彩是要差一些和角膜還有些水腫的事實呢?難道這就是你認可的王勇的專業水平呢?

解答4:我文中提到,術後沒有人提醒您查眼底,的確是存在紕漏,第一條說過了,這個也是我判斷愛爾眼科需要承擔一定責任的原因。

在文章開篇中,我也講了,眼科醫生應該吸取的教訓:白內障手術後,患者視力不滿意,一定要檢查驗光和眼底,別漏診。

關於變暗的問題,衍射型多焦點晶體為了實現多視距清晰,在設計上進行了分光,還有約10%的光損失,的確會有輕度視物變暗的感受,這個大部分人沒感覺,或者只有在戴墨鏡時才感受的到,眼底功能差的人感受會稍微明顯一些。因為視網膜脫離的常見表現並不是視物變暗,而是實性黑影遮擋,所以視物變暗的主訴沒有引起醫生足夠的重視。當然,還是那句話,有不適主訴,應該補查一下OCT和周邊眼底,以防萬一。

疑問5:事情的轉折點其實是:我反覆向王勇索要一張6.3術後一週我在他電腦上看到的白內障很輕的術前照片,而他堅持不給,卻給了我另一張很重的白內障照片。12.29電話錄音中再次詢問時,他回答說電腦記憶體不夠刪除了。(我有對話截圖和電話錄音為證)

解答5:關於照片P圖的事情,我個人判斷應該是誤會,醫生的確沒有任何動機給您一張P過的圖片,病歷資料遺漏,一般會有輕微責任,但如果造假,那就直接就會輸掉官司了,如果這樣做實在失智。不同角度拍出來的照片,的確是可能看起來很不一致的,因為OCT照片的模糊程度的確也是一個非常可觀的評價白內障嚴重程度的指標,現今的眼科AI自動診斷裝置,也是依據眼底成像的模糊程度進行白內障嚴重程度的判定的,應該說您的白內障程度是符合手術指徵的,這個我們也可以靜待未來的官方鑑定。

當然這個誤會對您傷害很深,把您之前所有的懷疑統統升級。需要醫生反思的是,在發給您照片時,應該及時與您進行溝通,避免誤解升級。

疑問6.術前既沒有做歐寶,也沒有戴頭盔式的間接檢眼鏡檢視,更沒有給我散瞳。更加沒有仔細檢視術前檢查結果。您認可這樣的專業水平嗎?

解答6:前面講了,您的眼部情況,術前不做散瞳的眼底檢查是說的通的。當然,術後應該補查,這一點肯定是愛爾的紕漏

疑問7.我掛了號,病歷是我反覆找他們索取才給我的。

解答7:這個我的確不清楚過程如何,我也沒有去主動了解,我們等官方審查結果吧,如果病歷有缺失,有造假,肯定是可以查出來的,造假者需要承擔責任的。

疑問8.我是因為視物不清去就診,去愛爾聽到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有白內障要換晶體。請問這符合診療常規嗎?

解答8:眼科醫生裂隙燈下檢查到晶狀體渾濁明確,一般就會建議做晶體置換,然後開單進行B超,OCT,眼底照相,眼壓,淚道,驗光,抽血等一系列檢查。我也一樣,一般常規流程是,第一次面診,確定白內障手術的必要性,然後患者如果也有手術意願,就為患者預約一些檢查,第二次就診看這些檢查結果是否存在青光眼,淚囊炎,嚴重的眼底病變等異常發現,沒有的話,就預約手術日期。您可能也是經歷這樣的流程,也有可能檢查當天就完成了,沒有再跑一次醫院。

疑問9.我只有46歲,我的左眼很清晰沒有白內障,右眼白內障卻是他們口中說的很重。年輕患者這種兩個眼睛差異如此大請問您在從醫經歷中見得多嗎?

解答9:雙眼差異大的情況實在太多見了,越年輕的患者,雙眼差異越大。我在科普文章中,經常寫,高度近視患者,手術眼的方案設計時需要考慮對側眼,戴眼鏡,戴隱形還是做ICL,還是做透明晶體摘除,就是因為年輕的白內障患者很多都只需要做一隻眼睛。

疑問10.王勇有沒有告訴你,在5.26術前他曾經提出要給我換單焦晶體,我說那就回我自己醫院用我的醫療卡住院換單焦晶體,他又改主意了,要給我換多焦晶體。

解答10:我跟王勇醫生沒有彼此的微信,沒有進行過任何的溝通,您說這個我不清楚。應該也不影響什麼,您主要控訴的是視網膜脫離的問題,您10月份的網脫與5月份的白內障手術(包括飛秒操作),有沒有強關聯,最終要等待醫療鑑定的官方論證,但如果要問網脫與晶體型別有沒有關係,可以說,沒有任何關聯。

如果您覺得醫院把單焦改為多焦點是在誘導多消費以便獲得更高利潤,這又跟大力度的費用減免矛盾,具體就您這一臺白內障手術而言,愛爾的確沒有趨什麼利。

疑問11.術前OCT肯定不正常。

解答11:術前OCT,有沒有明顯異常,這個等待官方鑑定吧。

疑問12.網友給了我一張幻燈片,上面是你寫的多焦晶體絕對禁忌症,我就包括了外傷、影響視力的角膜、視網膜、黃斑、視神經病變這多條。怎麼在你的文章裡面都變成了相對禁忌症了呢?

解答12:多焦點晶體在國內還屬於相對新鮮事物,很多醫生不瞭解,不敢用,不會用,不能用,還有醫生不告知患者有多焦點晶體的選項,這方面確實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現在白內障手術進入屈光性白內障手術時代,近幾年來,中華醫學會眼科白內障學組的專家們,也為多焦點晶體的使用規範做了大量工作,目的就是讓更多患者能夠享受多焦點晶體帶來的用眼便利,這對一些患者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尤其是相對年輕的,對花鏡和近視鏡排斥的患者。在一些發達國家,多焦點晶體等屈光性晶體的植入率可以佔到40%,而我國只有不足3%(會議中獲得的資料)。

但多焦點晶體手術的確對術前溝通,醫院環境,術者經驗、術前測量、手術精度等等都有很高要求,也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點,所以我之前做了一些科普,告知大家多焦點晶體的優點和缺點,幫助有需求的患者做出最有利於自身的選擇。您提到的截圖,就是講多焦點晶體缺點和禁忌症的系列文章之一。

您的pentacam我在目前公開的資料中沒有找到,所以無法判斷您的角膜瘢痕是否影響多焦點晶體的選擇,如果您有pentacam可以發給我參考。部分外傷影響晶狀體的位置會構成禁忌,您的外傷比較表淺,醫生可能判斷並不會影響人工晶體的位置。

我們看不到全部資料,所以我寫的文章中,只能用很多“如果”來進行表達。但這些都是客觀資料,醫療鑑定中專家會詳細的看到所有的資料並進行評定。關於多焦點晶體的選擇,我也說了是存在爭議的,如果多焦點晶體選擇超出適應症,愛爾肯定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解答完問題,我還想說,在醫生的日常工作中,很多時候並不是按照對所有情況全部最優的方式進行的。有些常規流程,的確有待最佳化,這也是醫學進步的方向。

舉一個例子,白內障手術需要製作角膜切口,人的角膜並不是球形,而是橢球體,有人是豎橢球,有人是橫橢球,還有斜著長的,如果從對患者最有益的角度看,這個切口應該根據每個患者的個性化因素(K2軸)進行設計,橫橢球的眼睛,切口應該做在上方,豎橢球的做在水平位,斜橢球的做在斜面,這樣就可以幫助患者消除散光,反之就會增加散光,這個原則已經形成臨床共識十餘年。但是,不論國內國外,並沒有多少醫生會這麼做,原因很簡單,如果按照這個操作,醫生要根據每個患者的個性化指標,調整自己的座位,還需要挪動器械臺,在自己不習慣的位置上手術,會嚴重降低手術效率,甚至導致手術風險。所以,目前常規的單焦點白內障手術,基本是流水線操作,手術只有人工晶體度數一個變數引數,患者的個性化引數被忽略,每個醫生習慣一個位置手術,基本不會因患者而改變。小部分患者可能因手術切口造成50度左右散光的加重,這就是術源性散光的由來,所幸50度散光並不大,對患者影響較小,所以有合理忽略的理由。

我們一般只有在做多焦點晶體或者一些特殊情況,為了追求最好的手術精度,才會充分考慮個性化因素。

眼底檢查,也存在一些常規,指南中只寬泛的講了檢查眼底,實際操作中,眼底檢查有散瞳,不散瞳,後極檢查、周邊檢查以及極周邊檢查等不同操作。如果從機率講,每個人都有周邊或者極周邊視網膜病變的可能,但檢查實施難度和裝置條件不同,不可能把極周邊檢查作為術前檢查常規。目前的白內障術前檢查常規,一般是做B超,OCT,免散瞳眼底照相。超高度近視患者,或者上述檢查發現問題的患者,通常會建議散瞳,用前置鏡、間接鏡、三面鏡或者歐寶詳細檢查周邊視網膜。但如果有明顯白內障遮擋,瞳孔散不大等情況,在B超、OCT、免散瞳眼底照相未見明顯異常的情況下,我們術前一般不進行散瞳眼底檢查,術後再補查。超高度近視患者,會告知視網膜脫離風險,即使不做手術也會有視網膜脫離風險,並且此風險終身存在,需要定期查眼底,關於如何查眼底才是正確的方式,我還寫過一些文章進行科普。

最後是我想跟您說的話,可能也是一些基層醫生,想跟您說的話:

您雖然不需要任何抗疫英雄的光環,但您在大家心中,在媒體眼中,為抗疫做出貢獻這個事實不能磨滅,所以您發聲,影響力自然要比普通百姓大很多,所謂責任大,義務也重吧。您現在也看到了由您的發聲而引發的風波。看看網上大家的回覆吧,所謂網路判刑,死刑起步,網上充斥了很多偏激的評論。看到中國本就脆弱的醫患關係,在您的發聲之後更加割裂,相信這本不是您所期望的。

其實我本於此事件無任何關聯,但事件發酵了一個多星期,很多基層醫生問我,他們醫院沒有OCT,沒有歐堡,甚至很多基層醫院連眼底醫生和間接檢眼鏡都沒有,那還能開展白內障工作嗎?還有很多網友問我白內障是不是真的會引發網脫,醫生是不是為了趨利才給不用做白內障手術的人做手術,我發現很多人因為看到您的發聲,對白內障手術產生了誤解。尤其是您並沒有申請醫療事故鑑定或者提出法律訴訟,僅根據自己的理解,就在微博上直接“審判”:醫院是為了趨利,不必要地摘除了自己原本幾近正常的晶體,並且因為手術造成了視網膜脫離。這的確可能引起大家的誤解,甚至可能會影響到眼科人防治白內障盲的努力。所以,我還是決定表達一下我的個人觀點。

受手術醫生、科普素養、裝置普及等限制,到2018年,我國百萬人口白內障手術率(CSR)才剛達到2000以上,實現了“十三五”全國眼健康規劃目標,標誌著我國防盲治盲水平顯著提升。但與發達國家CSR 10000+,越南印度5000+相比,還有明顯的距離。我們好不容易用很多科普,告訴大家白內障不要等到看不見了再做,那樣手術難度和損傷會變大,風險和失敗率會增加,晶體選擇範圍會狹窄。但您的表達,會不會讓我國CSR倒退,我有點擔心。

再者,患者遭遇醫療事故了,即便真的是醫生有失誤,就可以直接網曝嗎?您自己就是醫生,應該能充分理解醫療經常需要面對的不確定性和小機率性事件,如果醫生漏診了,甚至因為技術、經驗等限制,出現嚴重手術併發症了,甚至失明瞭,那患者只要遇到這些苦難,就可以像您一樣不走法定程式,直接網曝嗎?那不成了誰嗓門大誰有理,誰權力大誰有理,誰鬧的兇誰有理了?那麼多傷害醫生的案例,要說每一個行兇者,可能都承受過很大的痛苦,甚至可能會有很大的委屈吧,但您能說他們做的對嗎?

我們應該從另一個角度思考,要客觀判斷手術醫生的診療是否符合常規操作,判斷手術醫生是否存在主觀故意,是水平問題、當下的技術和流程問題,還是態度問題,不能只因為結果而否定診療過程。

還有,您提到有很多病患痛苦和投訴無門的截圖,這我相信一定大量存在。我平時也會收到很多在當地手術效果不好,問我能不能重新做手術的諮詢,這些患者,都有很多的抱怨和痛苦。我自己的手術患者,說實話也有術後發生不適,手術達不到預期而有很多抱怨甚至痛苦的情況。中國每年完成數百萬臺眼科手術,即使滿意度達到99%,不滿意的人群也得以萬計,我院手術最棒的醫生,對患者最溫柔的醫生,一樣存在醫療投訴,存在訴訟敗訴,每年數萬的手術量,漫長的行醫旅程,要求所有患者都100%滿意,我做不到,可能只有神仙才能做到吧。

遇到糟糕的醫療結果,法律維權的道路很通暢,分出對錯並不難,應該走正常的法律程式,申請醫療鑑定,根據結果做出評價。不能僅僅根據自己的理解,選擇網曝,讓對方社會性死亡。

前不久剛剛發生過一起清華大學學姐被學弟性騷擾事件,學姐僅根據自己的理解,選擇直接曝之於網路,尋求對方社會性死亡,最終事件反轉,給自己和學弟造成的損傷堪稱巨大。正確的方式,是不是應該先看監控錄影,確定真相再選擇維權呢?

我支援您曝光所有的事件真相和就診中遇到的錯誤和遺漏,對我們所有的眼科醫生也是一種深刻的教育,但還是希望您冷靜思考,先申請醫療鑑定,然後根據權威結論進行維權,那時候,網路維權也沒什麼不可以,我們所有眼科醫生,都會支援您,也會得到學習和成長。

您的不幸遭遇為廣大超高度近視患者敲響了警鐘,陶勇教授的建議非常好,成立“愛眼底”相關基金,願社會、醫院和裝置廠家都踴躍捐款和配合,醫患攜手,共同解決目前我們面臨的裝置缺乏,醫療資源不平衡的問題,實實在在的為高度近視患者帶來福音,遠離視網膜脫離的病痛。相信,這也是您的目標和最期望的結局。

我是趙小刀

我是一名眼科醫生

11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軟性毒品”檳榔,6千萬國人的炸彈,有人在辯解,有人渾然不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