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決上熱下寒的問題,首先必須要搞清楚它的根源,而要搞清楚它的根源,就要從一個詞,“水寒不養龍”說起。
古人把陽氣比作龍,不過這個龍可不喜歡騰雲駕霧,它喜歡韜光養晦。
這個龍住在哪裡呢?就在肚臍以下,腹股溝以上,也就是小腹這個位置。這是陽氣的老家,是人身之根本所在。
龍喜歡溫暖,不喜歡寒涼,如果我們的小肚子能始終溫暖如春,龍就一直待在這裡,不會到處亂跑,叫龍居正位。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比如,吃的或者喝得太過寒涼,這些寒涼的東西進到體內以後,需要身體消耗大量的陽氣才能給它暖過來。
還有就是空調的過度使用,夏天的時候,長期呆在空調的冷環境裡也會折伐人體的陽氣;再有就是忽略了對腹部的保護,很多追求漂亮的女性都喜歡穿低腰褲、露臍裝,為寒氣入體大開方便之門。
內寒加外寒,導致小腹這個地方的大環境變了,變得一派寒冷肅殺,這個地方一寒,這個龍就待不下去了,就要往外跑,如果用水來概括就叫水寒不養龍,或者說水暖而龍潛,水寒而龍起,也是很好的解釋。
打個比方,假如我們把雙手浸到水裡,水溫不寒不熱,這種感覺自然最舒服,反過來,水太熱或者太涼都不行,太熱會燙手,太涼會凍手,總之就是各種不舒服,就想要快點逃離。
這個龍到處亂竄,就變成了身體裡的邪火,這個時候,有人表現為牙痛,有人表現為咽痛,有人表現為耳鳴,有人表現為口腔潰瘍,有人表現為失眠煩躁。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好多人一看上火了,那就趕緊敗火吧,於是各種清熱瀉火藥輪番上陣,卻常常陷入越吃越嚴重的怪圈,這種情況八九不離十就是上熱下寒了。
也就是上半身一片火熱的同時,下半身卻是一片虛寒,比如,四肢冰涼、容易腹瀉等等。
用寒涼藥的路子肯定是行不通的,因為這龍是出來避難的,換句話說,這可不是真正的上火,是虛火上炎,是因為陽氣沒有待在它該待的地方。而敗火藥,藥性寒涼,吃了以後只會讓我們寒上加寒。
下面一虛寒,上面的火燒得更旺。因為肚子越寒,龍越往外跑,到後面就徹底回不去了,為什麼?這龍啊低頭一看,回去的道路陰霾密佈,深知自己如果直接往下走,還沒到家恐怕就被陰寒滅掉了。
怎麼辦呢?中醫有一個理論,叫引火歸元。簡單來說,就是派人把真龍接回去,這是既能滅火又能保住陽氣的好方法。
哪一味藥能擔此重任呢?肉桂。
肉桂這味藥既能守又能走。張錫純是這樣評價它的,補益之中兼有走散之力。
肉桂可以強壯命門之火,它是非常暖熱的一味藥,能夠把溫熱之氣一直留在下焦,讓火慢慢地燒,一方面可以把盤踞在這裡的陰寒之邪統統散掉,一方面可以讓這個火一直往下暖到膝蓋,暖到雙腳,下寒的症狀就沒有了。
肉桂還有引火歸元的作用,它可以衝出寒邪的重重包圍,接應真龍回家。這是其他溫藥很少有的,也是肉桂獨特的地方。肉桂把虛浮上揚的陽氣一路引下來,讓它回到該待的地方去,上熱的症狀就沒有了。
說到肉桂引火歸元,不得不提到歷史上十分有名的一則醫案。話說明朝時泗州有位大夫叫劉順,有一天,一人因為口舌生瘡久治不愈,登門求醫。
劉順就從藥箱裡取出一片肉桂,讓他含在嘴裡,只見那人面露難色,奇怪,我明明上火了,你還給我吃肉桂,這不是火上澆油嘛!
劉順不緊不慢地解釋道,你這口瘡纏綿不愈是因為之前寒涼藥用多了,傷了陽氣,陰陽不平衡了,就會有矛盾,有了矛盾就沒有辦法和諧共處了,陰就把陽趕到頭面上去了。肉桂能引火歸原,把火引下來不就好了嗎?
那人聽了劉順的話,果然沒多久就痊癒了。
可見,肉桂引火歸元是得到古人肯定的,所以千萬別小瞧了它,它可不單單是廚房裡的調味品,它是中醫藥裡的良將。
方法:取肉桂1-3克打粉喝下去,記住了,量不能重,如果藥量太重,藥過病所,反而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