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將精、氣、神稱為“三寶”,與人體生命息息相關,運動養生則緊緊抓住了這三個環節,意識以養神;以意領氣,調呼吸以練氣,以氣行推動血運,周流全身;以氣導形,通過形體、筋骨關節的運動,使周身經脈暢通,營養整個機體。如是,則形神兼備,百脈流暢,內外相和,臟腑諧調,機體達到“陰平陽祕”的狀態,從而增進機體健康,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黃帝內經》認為,正常的體力勞動和鍛鍊,能促進氣血流通,增強體力,防禦疾病,所以它提出既要 “和於術數”,進行氣功、導引等的鍛鍊,又要 “夜臥早起,廣步於庭”,“無厭於日”,進行一般的體育鍛煉。尤其是患慢性疾病的人,更應該注意鍛鍊,所謂 “去菀陳芕,微動四極”(《素問·湯液醪論》),就是既要治療,祛除病邪,又要活動四肢,進行鍛鍊。但這種鍛鍊必須是 “形勞而不倦”,適可而止,做到勞逸結合,才能收到 “氣從以順”的效果。
因為過勞或過逸,都能傷形耗氣,損害健康,按《內經》的說法就是:“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素問·宣明五氣》)。這裡的久視、久坐、久行便是過勞;久坐、久臥就是過逸。不活動、不鍛鍊不好,過勞、過逸也不好,必須是 “不妄作勞”,有勞有逸,才能保持身心健康。
千百年來,人們在養生實踐中總結出許多寶貴的經驗,使運動養生不斷地得到充實和發展,形成了融導引、氣功、武術、醫理為一體的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養生方法。源於導引氣功的功法加:五禽戲、八段錦等;源於武術的功法如:太極拳、太極劍等。然而,無論哪種功法,運用到養生方面,則都講求調息、意守、動形,都是以暢通氣血經絡、活動筋骨、和調臟腑為目的。
融諸家之長為一體,則是運動養生的一大特點。“作勞”就是“勞作”、勞動工作,對養生而言就是運動,“不妄”就是不要太過分,運動量不要太過分。按照現代的說法就是不要做無氧運動,要做有氧運動。無氧運動是指人體肌肉在“缺氧”的狀態下高速劇烈的運動,這種運動強度太高、運動量過大,肌肉痠痛,累得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精疲力盡。有氧運動是指人體在氧氣充分供應的情況下進行的運動鍛鍊。
有氧運動的特點就是強度低、有節奏、持續時間較長,這種運動可以提升氧氣的攝取量,能更好地消耗體內多餘的熱量、脂肪,增強和改善心肺功能,常見的有氧運動有:走路、慢跑、游泳、騎單車、跳健身舞、韻律操等,養生真正的上等藥物是體內的精氣神。
修煉精氣神生命三寶: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上藥三品,精與氣神”。“精”是生命的最精微的物質,“氣”是生命的原始能量,“神”是生命的最高主宰。中華文化的符號象徵——太極圖非常形象地描繪了精氣神三者交合、相互滋生、相互助長的關係。
人身三寶中,神是最重要的,神可以統領精和氣,太極圖是靠白色部分(神)來推動。養生最根本的要求還是會回到神與精、氣的和諧交融,保持一種生生不息、生機活潑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