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又稱為少寐、不眠、無眠、少睡等。中醫學對失眠論述十分豐富,如《黃帝內經》中稱之為“目不眼”、“不得眠”、“不得臥”,《難經》中稱“不寐”,《中藏經》中稱“無眠”等。成書於2000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有關於失眠的很多論述,其中《黃帝內經·素問》主要介紹了失眠的病因和治療;《黃帝內經·靈樞》詳細論述了睡眠的生理機制以及失眠的病理機制。《黃帝內經》是中醫學辨治不寐證的淵源,它確立的論治原則也一直指導著後世的臨床實踐。《黃帝內經》認為睡眠與衛氣、營陰、陰蹺脈、陽蹺脈有關。
如《靈樞·大惑論》中說:“夫衛氣者,晝日常行於陽,夜行於陰,故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衛氣的執行有晝夜不同的規律,所以人體也有晝醒夜睡的節律。如果人體衛氣晝夜執行節律發生紊亂,就會導致少寐或不寐。而其他病證如咳嗽、嘔吐、腹脹滿等也可以影響睡眠,如《素問·逆調論》中就有“胃不和則臥不安”的觀點。《黃帝內經》強調陽盛陰虛或營衛執行失和為失眠的主要病機,因此調和營衛,調整陰陽虛實,扶正祛邪是治療失眠的重要法則。
失眠是一個人的主觀症狀,患者主觀感到睡眠不充分或精神未復原。是指睡眠時間和品質不能達到正常的睡眠要求,從而出現疲乏,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佳等難受的感覺。它是以經常不能夠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徵的一種病症。輕者有入睡困難,或睡中易醒,時睡時醒,醒後難再入睡等情況,重者甚至徹夜不能入睡。資料表明,失眠者有明顯的抑鬱和焦慮情緒。幾乎每一個人都經歷過一晚或幾晚的失眠,如經過幾個時區的旅行,或由白班改變為夜班工作時出現的失眠,以及一些暫時性因素引起的失眠。一些生活事件如調換新工作,家中有親人病故等引起的失眠可持續幾晚甚至更長時間。各種疾病引起的失眠,包括精神疾病、軀體疾病和原發性睡眠障礙的失眠,則可持續更久。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學習節奏緊張,中國的失眠患者日趨增多,發病率日趨上升。失眠已不僅僅是醫學問題,而且也逐漸成為社會問題。患有失眠的人飽受困擾,又累又無法入睡,常常因躺在床上輾轉反側、無法入眠而感到心煩氣躁。有些人越是躺在床上,思緒就越活躍,想著白天的工作、想著明天的計劃、人際的溝通、經濟的問題,總有許多事情在腦海裡徘徊不去,一個接一個,即使好不容易睡著了也是時睡時醒、多夢,長期下來搞得自己精疲力竭,長此以往有害心身健康,苦惱不堪。工作時頭昏腦脹、精神委靡,注意力渙散,無法專心,記憶力減退,睡覺時又無法獲得充足的睡眠,長期下來不但容易頭痛,也容易造成腦神經衰弱,無法讓體內的器官獲得適度的休息,容易過度消耗而在外觀上呈現未老先衰的現象。
成人失眠患病率有關的人口學因素包括年齡、性別、社會經濟狀態和婚姻狀態。失眠的患病率會隨著年齡的增大而上升,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失眠,在社會經濟低的階層以及教育水平低的群體中失眠更常見,離婚者、寡或螺居者、分居者比單身或已婚者更容易失眠。很多因素可以引起失眠。
那麼失眠怎麼辦呢?
1,建立好的睡眠環境
安逸的環境是睡眠的必要條件,隨著社會現代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環境不斷地受到外界不良影響,聲、光的汙染均可以影響睡眠。故居室宜清靜少干擾。採用雙層玻璃和厚窗簾來減少噪聲干擾。室內傢俱最好選用木質的,因為木材纖維能吸收噪音。
睡眠時空氣宜清新。睡眠中的大腦需要大量氧氣去進行生理活動,這時提供更多的新鮮空氣,能發揮睡眠的最大效能。開窗通氣使室外的新鮮空氣與室內的汙濁空氣進行充分的交換,以創造良好的空氣環境。
睡眠時光線宜暗。人如果長期生活在燈光下,身體內控制新陳代謝的
“生物鐘”就會被擾亂,導致疾病發生,晚間當使光線變暗,宜用深色窗簾。睡眠時不要開燈,以免影響入睡。
睡眠時溫度要適宜。溫度對睡眠有很明顯的影響,臥室溫度過低或過高都不利於安睡。臥室溫度宜保持在12℃以上,24℃以下。後半夜時,人的體溫調節能力下降,所以後半夜更宜注意保暖。
居室內的佈置也很重要,不宜張貼使人恐怖的畫像,牆壁顏色亦應少刺激性,宜淡藍、淺綠、乳白色。室內物品位置要保持相對固定。
(2)睡具
睡具,包括床、被、褥、枕和睡衣等,宜寬大鬆軟舒適為好。合適長度應該是身高加15cm,這樣才能放下枕頭並可以讓兩腿仰展開。一般單人床寬100cm,雙人床寬150cm,長為180~190cm,這長度對大多數人合適。寬大的床便於睡眠中自由轉動身體,有利於休息。
宜選擇適當硬度而又稍具彈性的床。以木板床上鋪墊約10cm厚的棉墊的軟硬度為最佳。太過堅硬的床面不能適應人體曲線的需要,結果便對肌肉和脊椎造成嚴重負擔和各種各樣的損害。而床太軟則會使韌帶變形,醒後會覺得腰痠腿痛。床鋪除軟硬度要適合外,還要注意其高度。床鋪的高度一般約40~50cm為好,即略高過就寢者膝蓋為好。
3,多吃含芝寧多糖的食物
芝寧多糖提取於赤芝中,能夠對身體的五臟進行調節,從而從根源改善失眠,因為是赤芝提取物,也不會像安眠藥一樣有副作用和依賴性。往白開水裡常泡它,每天1吃,失眠自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