鎂是身體正常運轉所需的重要營養素。總的來說,眾所周知,鎂可以修復細胞並穩定細胞功能。它還有助於神經和肌肉正常工作。
這種礦物質可以穩定血壓和血糖水平。此外,鎂對骨骼穩定很重要——60%的鎂存在於骨骼和牙齒中。研究表明,鎂缺乏症具有產生低度炎症的能力,這會增加慢性病的風險。
什麼是鎂?鎂在我們的整體健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被稱為體內第四豐富的礦物。這種礦物質主要位於骨骼、牙齒和細胞內空間,對身體至關重要,因為它調節神經功能、抗氧化水平、血壓,還產生蛋白質。
鎂可以透過以下食物獲得:
綠葉蔬菜杏仁腰果芝麻籽南瓜籽葵花籽亞麻香蕉黑豆糙米亞麻籽甜玉米燕麥片牛奶酸奶強化食品,如早餐麥片、果汁和其他新增維生素和營養的食物。
體內獲得鎂的其他方法是透過補充劑。這些補充劑可用於面板或口服。可用的不同型別的鎂補充劑包括:
甘氨酸鎂索酸鎂檸檬酸鎂蘋果酸鎂好處鎂被認為是人體第四豐富的礦物。這種重要的礦物質有很多好處,例如減少炎症。眾所周知,它還有助於治療2型糖尿病、偏頭痛、降低中風風險和改善肌肉功能。關節炎患者可能受益於鎂。體內適量的鎂有助於骨密度和骨骼發育。它還可以幫助降低關節炎和骨折的風險。
關節疼痛用什麼型別的鎂好?
眾所周知,甘氨酸鎂有助於慢性疼痛、肌肉柔韌性和骨骼。
鎂攝入量低和缺乏的後果鎂是人體整體功能的重要礦物。除了在飲食中攝入足夠的鎂外,還存在許多因素可能導致鎂缺乏。這包括:
酒精含量過高咖啡因高脂肪和高糖的飲食其他因素包括腎衰竭和腸道問題。由於鎂被小腸吸收,患有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和腸易激綜合徵的人可能會缺鎂。
鎂缺乏症的症狀包括:
肌肉無力易怒焦慮沮喪炎症噁心疲勞食慾不振高血壓中風麻木神經損傷疲勞關於鎂缺乏的統計資料
研究表明,很大一部分中國人可能得不到足夠的鎂。此外,75%的婦女消費量低於建議的膳食攝入量(300毫克/天)。
鎂和關節炎關節炎會導致身體發炎。眾所周知,鎂可以減少炎症,研究表明,這種礦物質可能有助於炎症性疾病,如不同型別的關節炎。
骨關節炎骨關節炎(OA)是最常見的關節炎型別。它最常影響膝蓋、臀部、和脊柱。當患者患有 OA 時,關節中的組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開始分解。嚴重程度取決於疼痛程度及其對他們日常活動的影響。
研究表明,鎂缺乏被認為是OA發育和進展的主要風險因素。
有研究表明,每天攝入鎂的攝入量越高,膝蓋有OA的患者骨折的風險降低。研究還表明,建議的鎂攝入量與降低OA風險沒有相關性。透過這項研究,資料有限,因此需要進行更多研究。
類風溼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RA)是一種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影響膝蓋、手腕和手部的關節。它可以給身體帶來慢性疼痛。
當RA影響關節時,它們會發炎,並對關節組織造成損害。受類風溼性關節炎影響的其他領域是肺部、心臟和眼睛。
研究得出結論,膳食鎂與類風溼性關節炎的降低有關。這可能是因為鎂具有抗炎效能。
痛風痛風是一種炎症性關節炎。最常見的關節是大腳趾。一些症狀包括疼痛、腫脹、發紅和發熱。其他受影響的區域可能包括腳踝、較小的腳趾關節和膝蓋。
研究表明,鎂缺乏與尿酸增加之間存在關係。痛風患者已知體內尿酸過多
劑量
由於鎂對身體的整體功能很重要,建議的飲食攝入量包括以下內容。
出生到6個月30毫克
7-12個月75毫克
4-8 歲130毫克
9-13 歲240毫克
14-18 歲410毫克(男性) 360毫克(女性)
19-30 歲400毫克(男性) 310毫克(女性)
31-50+ 歲420毫克(男性) 320毫克(女性)
富含鎂的食物鎂存在於綠葉蔬菜、杏仁、腰果、芝麻、南瓜、向日葵和亞麻等食物中。
其他食物包括香蕉、黑豆、糙米、亞麻籽、甜玉米和燕麥片。
鎂還存在於牛奶、酸奶和早餐麥片、果汁和其他含有維生素和營養成分的強化食品中。
風險和副作用如果在血液中含有過多的鎂,這被稱為高鎂血癥。體內鎂過多會引起副作用。鎂含量過高的一些副作用包括嘔吐、肌肉無力、弛緩性麻痺、中風、腎病、麻木、中風、食慾不振、麻木和癲癇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