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黃芪,很多人只知道它有補氣的作用。門診上好多患者會問“李大夫,我感覺我有點氣虛,我喝點黃芪行不行”那氣虛有很多種,肺氣虛,脾氣虛,腎氣虛,陽氣虛等等,黃芪能補哪些氣虛呢除了補氣的作用,黃芪還有哪一些功效呢?下面給大家詳細介紹下黃芪的作用。
黃芪藥性:甘,微溫。歸脾肺經。 功效:補氣健脾,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消腫,託毒生肌。
黃芪的應用非常廣泛。且看黃芪歸經為脾肺經。黃芪補氣補的主要是肺氣和脾氣。黃芪治療的病症主要歸納為以下5點。
1.肺氣虛證。黃芪入肺經,能補益肺氣,可用於肺氣虛弱,經常感冒咳嗽,咳喘日久不愈,氣短神疲者;治療肺氣虛導致的感冒咳嗽常常配伍紫菀,款冬花,杏仁,百部等祛痰止咳平喘的中藥。
2.脾氣虛證 黃芪補氣補的最大的就是脾氣,黃芪甘溫,又入脾胃經,脾胃之氣為中焦之氣,所以黃芪是補中益氣的要藥。脾氣虛弱,倦怠乏力,飲食不佳,大便溏洩不成型可以單用黃芪熬成膏服用,如黃芪膏;也可以配伍黨參,白朮等補氣健脾藥同用。脾氣虛,中氣不足升提無力,容易下陷。黃芪又能昇陽舉陷,善於治療脾虛中氣下陷之久瀉脫肛,內在下垂:胃下垂,子宮脫垂等等。常常配伍人參,升麻,柴胡等品同用,如補中益氣湯《脾胃論》。
脾氣虛容易生溼,脾虛溼盛水溼運化代謝差導致浮腫尿少,下肢水腫等。黃芪既能補脾益氣又能利尿消腫標本兼治,為治療脾虛水腫的要藥,常與白朮,茯苓等健脾利水之藥配伍使用。
脾主統血,脾氣虛不能統攝血液歸經導致失血證,如崩漏,鼻衄等,可配伍人參,白朮等補氣攝血;如歸脾湯《濟生方》
脾主運化,脾虛不能輸布津液,黃芪補脾氣促進津液的生成與輸布可治療脾虛消渴,常配伍天花粉,葛根等使用如玉液湯《醫學衷中參西錄》
3.氣虛自汗證 脾肺氣虛的人往往衛氣不固,表虛自汗,白天經常容易出汗,稍微活動或者不動就能出汗。黃芪能補脾肺之氣,益衛固表常與牡蠣,麻黃根等止汗的中藥同用,如牡蠣散《和劑局方》;若衛氣不固表虛自汗易感風邪者,即經常受風感冒者,一點風吹就容易涼著這種的可以配伍白朮,防風等同用如玉屏風散《丹溪心法》
4.氣血虧虛,瘡瘍難潰難腐或者潰久難斂。在瘡瘍中期,氣虛邪毒熾盛,正氣無力將邪毒托出,瘡瘍形狀平塌,根盤散漫,難潰難腐日久不好者,可使用黃芪補氣生血,扶助正氣,託毒外出,配伍人參,當歸,升麻,白芷等同用,如托里透膿散《醫宗金鑑》;在潰瘍的後期,因為氣血虛弱,瘡口難以收斂,恢復緩慢可以使用黃芪補氣生血生肌斂瘡,可以配伍人參,當歸,肉桂等同用,如十全大補湯《和劑局方》。
5.痺症,中風後遺症等 氣虛導致的血液瘀滯,筋脈失養症見肌膚麻木或者半身不遂可以使用黃芪補氣生血和行血祛瘀。治療風寒溼痺時,可配伍川烏,獨活等祛風溼藥和川芎,牛膝等活血藥使用。治療中風後遺症,常常配伍當歸,川芎,地龍等使用如補陽還五湯《醫林改錯》
黃芪的用法用量:水煎服,一般量為9-30克。蜜炙可以增強其補氣的作用。
古籍《本草匯言》記載黃芪“補肺健脾,實衛斂汗,驅風運毒之藥也”
古籍《醫學衷中參西錄》記載黃芪“能補氣,兼能升氣,善治胸中大氣(即宗氣)下陷。”
我們現代對黃芪更有深入地研究:1.黃芪能促進機體代謝,抗疲勞,促進血清和肝臟蛋白質的更新;
2.有明顯的的利尿作用;
3.能增強和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機體的抗病力;
4有降血脂,抗衰老,抗輻射,保肝等作用
5.能增強心肌收縮力,保護心血管系統,擴張冠狀動脈和外周血管,降低血壓,降低血小板粘附力,減少血栓形成。
以上為黃芪的功效和應用。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黃芪的神奇和奧妙。臨床應用非常廣泛。是一味強大的補氣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