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眾所周知,在傳統的西醫觀點中,糖尿病的確切發病原因至今尚未闡明,這也是制約糖尿病治療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雖然胰島功能的下降和胰島素抵抗導致血糖升高是確切的“血糖高”的原因,但是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了胰島細胞功能的下降,卻一直困擾著醫學界。

在祖國的傳統醫學--中醫中,對於糖尿病的病因病機有很多觀點,這些觀點都是基於治療療效的基礎上提出的經驗總結,或許在西醫糖尿病病因無法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情況下,中醫對於糖尿病病例病機認識能夠開闢新的視野。

中醫對消渴病的記載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認識糖尿病的國家之一,這本身就是一種優勢。中醫中沒有糖尿病這一名詞,一般看做消渴病的範疇。

關於消渴病的記載最早見於漢初《淮南子·說山訓》:“嫁女於病消者,夫死後難復處也。”這裡“病消”即指消渴病,為古代最早的糖尿病病名。而從《黃帝內經》時期開始,中醫對消渴病認識一直在發展且不斷深入,其病名也在不斷豐富,出現了多種表達,如消渴、脾癉、消中、鬲消、消癉等。這些病名有言病因者,有言病候者,有言病位者。如“癉”言其因,“消”“渴”言其證候,“脾”“鬲”“肺”“中”則言其病位。自《金匱要略》首以“消渴”為篇名、融理法方藥為一體,對後世醫家的影響頗深。至此,後代醫家在論述本病時多以“消渴”命名。

消渴病的起病原因

歷代中醫學家在消渴病的研究和治療中積累了豐富經驗,如果說漢魏晉時期是消渴病認識的奠基階段,那麼之後則是醫家們探索消渴病發病原因及治療方法的研究。隋朝巢元方將消渴病分為消渴候、渴病候、渴後虛乏候等 8 種證候,在認識消渴病併發症方面有重要貢獻,並推論其機理。如《諸病源候論·消渴病諸候》雲:“其病變,多發癰疽。以其內熱,小便利故也,小便利則津液竭,津液竭則經絡澀,經絡澀則榮衛不行,榮衛不行,則熱氣留滯,故成癰疽膿”。

唐·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均設有治療消渴的專篇,較詳細地論述了該病。在病因的認識上,將飲酒也歸為消渴病的病因。如《千金要方·消渴淋閉方》雲:“凡積久飲酒,未有不成消渴。”

到了宋金元時期,三消論的提出是認識消渴病的一大進步,宋·王懷隱等編纂的《太平聖惠方》提出“三消”名稱,分別為消渴、消中、消腎。劉河間以寒涼派學風發展了“三消理論”,宗《內經》“二陽結謂之消”的觀點,提出“三消燥熱”學說,其病機核心是“本寒溼之陰氣極衰,燥熱之陽氣太盛”。《三消論》歸納其治則為:“補腎水陰寒之虛,瀉心火陽熱之實,除腸胃燥熱之甚,濟身中浸液之衰。

明清醫學家對消渴病又有了新觀點,最有影響者是關於消渴病的“益氣”學說,戴思恭於《證治要訣·三消》 雲:“三消得之氣之實,血之虛,久久不治,氣盡虛,則無能為力矣”,在用藥上倍崇黃芪。另一位醫家李梴進一步充實了益氣之說,將補益重點落實在脾腎二髒。

總的來說,多數醫家認為本病的病機以“陰虛”為本, “燥熱”為標,治療則以“清熱潤燥,養陰生津”為大法。除了陰液虧虛之外,還包含了腎陽不足、肺脾氣虛、脾腎虧虛、氣陰兩虛等原因。總之,“虛”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機,在治療消渴病的各種組方中,補虛始終是核心的中醫藥治療策略。

中國中醫科學院院士仝小林教授著名的鬱、熱、虛、損階段論認為,現代糖尿病是食、鬱、痰、溼、熱、瘀交織為患, 病機演變基本按照以鬱、熱、虛、損4個階段發展。較為準確全面的概括了歷代醫學家們對於消渴病病例病機以及發病規律的特點。

作為患者來講,一定要充分認識中醫治療糖尿病的特長與優勢, 作為醫生來說,根據中醫學理論, 從不同角度及各自臨床實踐出發, 結合現代科技手段,不斷探索出中醫防治糖尿病的新途徑。

12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新生兒死亡,醫院無責卻賠償8萬元,原因為何?丨醫法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