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是祖先留給我們最健康、最原始的調理身體,預防疾病的方式,那具體有哪些罐法,拔罐留下的印記又代表這什麼呢?
罐法
留罐法是拔罐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又稱坐罐法,指將罐吸拔在面板上留置一段時間的拔罐法。留罐時間為5~20分鐘,視患者和疾病的情況以及季節的不同而定。一般夏季及面板薄處留罐時間不宜過長。
留罐法又有兩種形式:
一是單罐法,即單罐獨用,適用於病變範圍小的情況。
二是多罐法,即多罐並用,又被稱為排罐法。罐具一般循肌束、神經或經脈走行位置。若身體強壯罐具排列可以緊密些,若身體虛弱,罐具排列應稀疏些。適用於病變範圍較廣泛者。
閃罐法
閃罐法是一手執罐,一手用鑷子夾住酒精棉球或繫有棉團的鐵絲,點燃後立即抽出,迅速將罐拔在患者患處,隨後立即取下,反覆操作十數次乃至數十次,直至面板潮紅出現瘀斑為止。此法適應於肌肉比較鬆弛處。
走罐法
走罐法稱推罐法或拉罐法。選擇罐口較大、罐口壁較厚且光滑無破損的罐具,然後在要拔罐的部位,薄薄塗一層潤滑劑,如液狀石蠟、凡士林或者其他植物油。採用閃火法或投火法將罐吸拔在面板上以後,手握罐底,稍傾斜罐體慢慢來回推移。方向是前、後、左、右,還可以做旋轉。反覆數次,直至面板潮紅出現瘀斑。適用於身體面積大而平坦,肌肉豐厚結實的部位,如背、腰部。
“罐印辨症”
紫黑色——供血不足、有積寒
紫色並伴有黑斑——氣血不暢通
紫點並有深淺不一的塊狀——風溼
鮮紅而顏、局部發熱——陽症、熱症、實症、熱毒熾盛、體質陰虛、火旺
紅而暗——血脂粘稠、血脂高、供血不足
瘀斑或血泡灰白、色淡——虛寒、溼邪
面板微癢——風邪、溼症
水泡、水腫、潮溼——寒症、溼氣盛
罐中有水珠者—— 寒溼重
紫紅、暗紅 ——陰症、寒症、血鬱
潮紅、淡紅 ——虛症
區域性很快恢復原樣 ——說明快痊癒
1.罐印緊黑而黯:一般表示體有血淤,如痛經或心臟供血不足,患部受寒較重也會出現此印跡。如印跡數天不退的,通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較長的時間來調理,如走罐時出現大面積黑紫印時,提示風寒所犯面積大,應對症驅寒為主。
2.罐印發紫伴有斑塊的,一般提示有區域性寒凝血瘀。痛經、少經、閉經、崩漏等,失眠、長斑、脫髮、手腳冰涼;
3.罐印呈散在性的紫點,深淺不一,一般提示為氣滯血瘀之症。
4.淡紫發表伴有斑塊的,一般提示以虛症為主,兼有血瘀。如斑點在穴位處明顯的,表明此相關內臟虛弱,比如在腎俞穴處呈現,則提示腎虛。
5.罐印鮮紅而豔,一般提示陰虛或氣陰兩虛,陰虛火旺也會出現。
6.罐印呈鮮紅散在點的,通常在大面積走罐後出現,不高出面板,如系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則提示此穴所相關的臟腑異常或存在病情。
7.走罐或吸拔罐後,沒有罐印(或不明顯的),或雖有但啟罐後立即消失,恢復常色的,提示身體基本正常或病情尚輕。
8.定罐,容易起水泡的,提示溼氣較重,若在患部出現較多小水泡時,預示由水溼所致,會有理想的療效,需要連續的多次拔罐。
9.若走罐時出現風團(如急性尋麻疹狀),提示為風椰所致,或是過敏性體質。
10.隨著病情的好轉,罐印也會隨著減輕,且不易現罐印,可以預防閒時多刮刮背,疏通經絡。
拔罐的一些注意事項
第一,拔罐和洗澡誰先誰後
拔火罐後馬上洗澡,很多愛在浴池洗澡的人常說“火罐和洗澡,一個也少不了”。確實,溫熱的澡水和溫熱的火罐,洗完再拔,拔完再洗,想想都舒服。可是這順序還真要注意,可以洗完澡後拔火罐,但是絕對不能在拔罐之後馬上洗澡。
拔完火罐之後,由於面板是處於舒張的狀態,這時候不能洗澡,尤其是冷水澡。這時候的面板非常地脆弱,洗澡很容易使面板受損或者發炎,如果是冷水的話,更容易刺激到面板,容易受涼,所以不要在拔完火罐後立馬洗澡。
所以不要在拔完火罐後立馬洗澡!
第二,拔罐真的是時間越長效果越好嗎
不少人說火罐這一拔最少要半小時,有的人認為拔出水皰來才能體現拔火罐的效果,尤其是一些老人持這樣觀點的比較多。而拔火罐真的是時間越長越好嗎?
拔火罐根據火罐大小、材質、負壓的力度各有不同。但是一般以從點上火閃完到起罐不超過十分鐘為宜。因為拔火罐的主要原理在於負壓而不在於時間,如果說在負壓很大的情況下拔罐時間過長直到拔出水皰,這樣不但會傷害到面板,還可能會引起面板感染。
第三,同一位置可以反覆拔嗎
一次不行拔兩次,同一個位置,反覆地拔,就不信這火罐拔得沒效果。大有一種“世上無難症,只怕有心人”的決心,其實,這樣做也是不行的。
拔火罐的時候你甚至可以拔滿全身,因為這樣可以全面治療,增進治療效果。可是在一個地方反覆的拔,這種治病的執著雖然可圈可點,但是對面板來說,紅腫、破損……那就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