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談養生

樂書

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經濟收入趨於相對穩定,對自身的存在有了新的追求,這就使得養身觀念應運而生。

從網上瘋傳養身之道看,可以歸納一下幾點:

1.飲食養生

2.運動養身

3.藥物養身

4.精神養身

前三種養身方法已有許多學者專家在網上暢談過,在此我不在贅述,我要講的是精神養身法,何為精神養身,就像許多文獻中提到的,人要想長壽需笑口常開,不要煩惱不能生氣,這就屬於精神養身的範疇。

在中華歷史長河中,古代先賢早就對精神養身進行過總結和歸納,早在魏晉年間,道教中就流傳一本養生之書《黃庭經》。此書不但講養生之法,還講一些怎樣修仙的事。宋朝的歐陽修因不滿當時的一些道士對養生學的曲解,專門寫了一篇《刪正黃庭經序》。他主張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身。

據巜元史》中的《釋老傳》記載,宋元兩代之間的道士丘處機,登州棲霞人,後居萊州,字號長春子。善養生,並有一套完的養生之法。元太祖成吉思汗,派使者前往相請,於西征營帳中接見了他。並向他問詢了怎樣能得天下?怎樣治理天下?怎樣能長壽百歲?丘道長回答說:“要想得到天下,一定不要大肆的殺人。要想治理好一個國家或地方,一定要以敬天愛民為本。要想長壽百歲,最主要的是清心寡慾。

看來養生之道全在於清心寡慾這四個字。所謂清心,就是把心靜下來,沒有什麼雜念。寡慾就是少一些慾望。”如:靜心養性、靜茹止水、靜如處子,能使自己的心像不流動的水,像熟睡的嬰兒一樣平靜。諸葛亮也在誡子書中提到,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重在一個“靜”字。達摩祖師在少林寺後山崖的石窟中面壁十年,先修的是“靜心”,後修的是“空、無”。

從“靜心”到“空無”的修煉是一個量變過程,真正到達空無境界這就產生了質變,誠然這不是凡人所能及的。常人能做到靜心就不錯了。

我們處在渾塵之中,整日面對諸多憂愁事、煩心事,要想靜心實屬不易,心不靜則憂、愁、煩、躁,就會不時的在靈魂深處爆發出來,重則有害生命輕則有害健康,要想徹底控制憂愁煩躁的情緒,達到心靜的目的,可在閒暇之時誦讀一下佛學精典《心經》默記於心。這本經書是唐代高僧三藏法師玄奘翻譯的,通俗易懂,易於背誦。

當你發覺自己情緒失控時,可默誦此經,效果極佳。特別是一些經常失眠的人,可在睡覺前默誦該經,只需兩三遍即可熟睡。

為了養身,為了長壽,各位不妨一試,或許能有一份意外收穫。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古人推崇的養生術 五穀為養順時而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