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尤其在中國,大腸癌的發病率每年都在上升。據統計,過去的30年間中國大腸癌發病率總體上升了36.7%,並已躍居常見惡性腫瘤的前5位。
對於大腸癌的預防,其關鍵在於大腸息肉,尤其是大腸腺瘤性息肉,這是一種公認的大腸癌癌前病變,80%的大腸癌都是由腺瘤性息肉衍變而來,消除這些息肉可使大腸癌發生的風險降低76%~90%。可以說,早期發現並干預大腸息肉的發展,就是預防大腸癌的發生。
但是,如何早期發現?又如何治療?很多患者雖然發現了息肉,但卻苦於沒有合適的治療手段或息肉反覆復發問題,這又是怎麼回事?今天我們就分析一下其中的一些細節問題。
如何早期發現大腸息肉?想要知道大腸息肉的預防方法,首先要了解該病的高發人群。相對於女性而言,男性更容易患大腸息肉,其患病人數接近女性的2倍,這可能與女性在更年期前有雌激素的保護有關,這種保護作用可以推遲其大腸息肉和大腸癌的發生時間。
年齡對大腸息肉的患病風險有顯著影響,大於40歲以上人群是息肉的高發年齡,而且風險會隨著年齡增加而不斷上升。此外,體重也會影響大腸息肉的患病風險,尤其肥胖患者患大腸息肉的機率更高。經常飲酒是大腸息肉患病的危險因素,這是因為酒精及其代謝產物會干擾抗癌營養物質的吸收,並使腸道黏膜增生,從而增加大腸息肉乃至腫瘤的發生風險。
綜上所述,男性、大於40歲、肥胖、經常飲酒這四個是大腸息肉的常見危險因素。此外,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這些代謝疾病和膽囊病變也與大腸息肉的發生有密切關係。滿足上述2個或2個以上條件的人群,應注意進行大腸息肉相關檢查,尤其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群體,至少應該進行一次腸鏡檢查,這樣可以及時發現腸道息肉,並予以相應治療。
如何控制和治療大腸息肉?我臨床中遇到的大腸息肉患者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通過體檢發現息肉,得知大腸息肉是“癌前病變”後非常緊張,馬上進行了切除,但複查發現息肉如跗骨之蛆,殺之不滅,反而割了一茬又長一茬,有的患者還越切長得越多,苦不堪言,無奈選擇中醫治療。另一種情況是患者本身就有多年的腸胃症狀,如腹脹、腹痛、腹瀉等,結果檢查發現息肉,但不願切除,或切除後症狀仍舊存在。
就中醫角度來看,大腸息肉的發病大多基於脾虛。脾為生化之源,負責將胃中腐熟的營養物質輸送向周身各處,可以說我們全身的臟器、經絡、筋肉都要靠其供養。脾虛則運化無力,體內津液代謝失常,以致水溼內停,溼聚而成痰,痰溼隨經脈而走,在大腸處聚集,最終形成了息肉。如果脾虛的根源問題不解決,那即使用外科手段將息肉切除,也很容易使其“捲土重來”。
所以,大腸息肉的中藥治療當以健脾為主要原則,以茯苓、白朮等具有健脾祛溼功效的藥材糾正發病根源問題,使息肉不再有重新生長的環境。再利用殭蠶、蜂房或效力更強的蟲藥化痰散結,以去除息肉本體,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不僅讓息肉消除後不再復發,還能解決脾虛引發的各類腸胃症狀。
除了早期發現和積極治療大腸息肉之外,如果能在日常飲食中注意搭配,提高新鮮蔬果的食用比例,同時加強戶外運動,保證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強度有氧運動或75分鐘劇烈有氧活動,可以降低大腸息肉的發病機率,是頗為有效的預防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