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冬季進補,春季打虎”

“冬季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冬令進補是中國民間的習俗,有著悠久的歷史。《素問直解》雲:“萬物皆生於春,長於夏,收於秋,藏於冬,人亦應之。”當“80後”正在努力擺脫“中年油膩男女”標籤時,“90後”已經走上“養生”之路。“保溫杯裡泡枸杞”、“’90後‘脫髮”、“拿工資一半養生”等調侃“90後”的“一邊作死一邊自救”等話題不斷登上熱搜榜。立冬已過,時節進入寒冷的冬季,冬令進補不僅能提高肌體的免疫力,還能調養身體機能,增強體質,有益健康,為來年開春乃至新一年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又到冬季進補時節,我們該怎麼補呢?

那麼冬季進補應選在什麼時間最好呢?

有三種說法:一是在立冬後至立春前;二是在冬至前後;三是三九天。要說是冬令進補的時間,這三種說法都沒有錯。但只有冬至前後進補才算是最佳時間。古籍《易經》中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具體地說,節氣執行到冬至這一天,陰極陽生,也就是所謂的“一陽來複”,此時人體內陽氣蓬勃生髮,最能吸收外來的營養,而發揮其滋補功效,這充分說明在冬天進補最為適宜。

當然,冬令進補時間的選擇也得因人而宜。如果患有慢性疾病又屬於陽虛體質的人需要較長時間進補,則可以從立冬後開始直至立春。如果體質一般而又不需要大補的人,則可在三九天集中進補。因此,民間早就有“夏補三伏,冬補三九”的說法。

如何選擇補品呢?

常用的補藥,根據其性質分為滋補類、清補類和平補類,因而中醫的補虛法也有滋補、清補和平補的不同。

滋補常用的食品有豬肉、牛肉、羊肉、母雞、鵝、海蔘等,滋補藥材有熟地黃、阿膠、鱉甲、鹿角膠以及各種補膏,如十全大補膏等,補益作用較強,對比較嚴重的體質虛弱者有很好的調治作用。不過,在服用時要特別注意:適量服食,不要過量;胃口不好、舌苔厚膩,或發熱、腹痛洩瀉時不宜服食。

清補食品有百合、綠豆、西瓜等;清補藥材有西洋參、沙蔘、麥冬、石斛(包括楓鬥)等。

平補的補品補藥為數較多,如人蔘、黨蔘、黃芪、蓮子、芡實、赤豆、大棗、燕窩、銀耳、豬肝等,這些補品補藥既無偏寒、偏溫的特性,又無滋膩妨胃的不足。

為了取得良好的進補效果,進補者應按虛弱的型別選用相適應的補品補藥,如氣虛的應補氣,陰虛的要補陰,心虛不寧的要補心,脾虛食少的要補脾等等。

進補需要注意哪些呢?

首先,不能亂進補。應該了解自己該不該補,屬於何種體質,屬於何髒何腑有虛。一般而言,中年人以補益脾胃為主,老年人以補益腎氣為主。但具體到個人,又有氣虛、血虛、陰虛、陽虛、氣血陰陽共虛等不同,要認真分析,最好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判定。這樣,才能有的放矢,不犯虛虛實實之戒。

其次,進補不要過於滋膩。對於身體狀態不太好,脾胃消化不良者來說,首先是要恢復脾胃的功能,否則服再多的補物也是無用。因此,冬令進補不要過於滋膩厚味,以易於消化為準則。

第三,進補時兼顧氣血陰陽,不可偏補。中醫認為,氣與血、陰與陽雖然是互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但是又互為生長。因此,冬令進補時也要注意兼顧氣血陰陽,不可一味偏補,防止過偏反而引發它疾。

第四,有外感疾病時不能進補。在患有感冒、咳嗽等外感病症時,不要進補,以免留邪為寇,後患無窮。

第五,不能以價格高低挑選補品。對於如何進補,最好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對於補藥,不要抱著越貴越好、越貴越有效的想法。

最後,適當運動有利進補。冬季在服用補品進補的同時,還應堅持參加適當的體育運動。運動的方法根據各人的興趣愛好不同而自由選擇,如太極拳、醫療保健操、保健氣功、散步、球類運動等,這樣可促進新陳代謝、加快全身血液迴圈、增強胃腸道對補品的消化吸收,使補品中的有效成分能夠被機體很好地利用,真正達到補而受益的目的。

溫馨提示:補品雖都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是服用時要在專家指導下辨證施治,切不可亂用,而且補品不能代替藥物治療,有病時還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喝茶就可以軟化血管?大錯特錯,真正對血管有好處的是這2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