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面所述,太陽為人身之原陽,所以太陽疾病在整個傷寒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在整個太陽病,有兩個方經常用來治療各種疾病,一個是桂枝湯,一個是四逆湯,桂枝湯治療的是在表之邪,四逆湯治療的是在裡之邪,但是都不失為太陽病之要方。
太陽是人體之原陽,太陰亦是人體之原陰,所以補陽扶陽當從太陽入手,補陰滋陰當從太陰入手,這個才是治療關鍵所在。滋陰不在補,而在太陰足,太陰足則諸髒之陰皆足。
傷寒論中,太陽篇的條文佔了一半,足以見得人體陽氣的消耗,主要還是出現在太陽病,而桂枝湯以及後世發明的桂枝法皆為太陽之方,此當無疑義。又被認為可以補腎中之原陽的四逆湯,其實也是滋補太陽之方,前面已經加以論述。
三陰病皆有下利
對於三陰病來說,有一個症狀是共通的,那就是下利,太陰的下利是“腹痛而洩”,屬於肝脾不和型別的,所以太陰病治療一般會用桂枝加芍藥湯,理中丸之類的方劑,一面疏洩肝膽,一面是補火通關;少陰病的下利,則屬於下利清谷,此時一般會有四肢厥逆,所以在使用四逆湯之時,還需要乾薑守而不走;厥陰病之下利,則屬於“下之,利不止”,所以一般不能用下藥。
所以太陰是三陰病的關鍵,不過太陰其實包含了太陰肺與太陰脾,兩者都是太陰病,不過這兩者屬於太陰,太陰即先天之陰,在三陰三陽體系之中是原陰。
三陽皆有發熱
在傷寒論中,三陽病皆有發熱,這個跟三陽病之陽氣旺盛有關係。在三陽病中,不同的病有不同的表現,但是共同的表現即發熱。太陽病是發熱惡寒,如果是溫病則有發熱而渴,但是終究還是發熱;陽明病則是發熱而汗出,或者是發熱而煩躁,還是有發熱;少陽病之發熱,屬於往來寒熱,也是發熱,所以三陽病皆為發熱。
下利為津液喪失之主要途徑,太陰脾主下利,太陰肺主宣發汗出,故而太陰主陰,為原陰之源;發熱為陽氣之主要問題,而太陽為老陽,為諸陽之源,故而太陽主之,所以三陰病統於太陰,三陽病統於太陽。
有一種學說,認為三陰病統於太陰,三陽病統於陽明,其實是從脾胃理論而言,脾胃論的基礎是五行,土為中央,主生成萬物,所以五行之中土為王。但是,在三陰三陽的角度來說,其實是從陰陽的角度,考慮的是陰陽的變換,原陰原陽才是我們要追問的問題,陰陽之根才是人體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