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冬季後,天氣變得越來越寒冷,在浴室裡舒舒服服的洗個熱水澡,可謂是一大享受。但是對於老年人來說,冬季洗澡卻是一件難事,稍不留意就有可能出現各種問題。
洗澡太勤快,竟然會引發面板問題
家住鄭州的62歲朱阿姨自從入冬以來,每天晚上只要一進被窩,就開始渾身瘙癢,忍耐不住的她已經把身上多個地方撓出了一道道紅印,有的地方甚至破了皮,嚴重的時候更是癢得覺也睡不著,十分折磨人。
“我平時很注意衛生的呀,每天都洗好澡再睡覺,真想不通為什麼。”朱阿姨去醫院檢查時對醫生說道。
檢查結果出來卻出乎朱阿姨的所料,面板問題並不是因為不注意衛生引起的,相反,正是因為她太頻繁洗澡,才導致了面板瘙癢。
正常情況下,人體面板有一層天然的保護膜——面板脂,可以保護面板抵禦外界的刺激,減少面板水分流失。但冬季天氣乾燥,人體油脂分泌隨之減少,加速面板乾燥,再加上頻繁用熱水燙洗,進一步破壞了面板屏障,面板乾燥問題變得更加嚴重。老年人由於身體機能下降,本來油脂分泌就減少,這時候如果還頻繁洗澡,更容易加劇面板乾燥,朱阿姨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引發面板瘙癢等問題。
老年人冬季泡澡,更容易誘發病症
老年人的身體免疫力一般比年輕人要差些,再加上患有各種慢性疾病,在日常生活需要注意很多細節,尤其是冬天洗澡,稍不注意就會出現摔倒、暈倒的現象。
家住杭州的周大爺想在家泡個澡,剛開始的時候浴室裡被熱氣騰騰的水氣籠罩著,暖洋洋的舒服極了,可是泡了一會,周大爺不僅覺得呼吸開始變得困難、頭也暈乎乎的,正想呼救時,老人眼前一黑,隨即摔倒在地,失去知覺。
聽到動靜,妻子趕緊開啟浴室的門,看到周大爺已經暈倒在地上,於是馬上撥打120急救電話,送往醫院搶救,所幸送達及時,經過一段時間的住院治療,身體已經慢慢康復。
一般說來,浴室環境通氣較差、溫度高、溼度大,室內氧氣含量較低,而老人體質比較虛弱,洗澡期間容易出現目眩、心悸、胸悶等症狀,而患有心腦血管等疾病的老人,很有可能還會因為血容量不足導致缺氧昏厥,或者引發其他心血管慢性病發作,十分危險。
老年人冬季洗澡應該注意什麼
洗澡雖然是一件小事,但每年冬天都有人因為錯誤的洗澡習慣而發生意外,甚至引發生命危險,下面這4個冬季洗澡注意事項,我們必須要知道。
01
洗澡頻率不要過高
冬季洗澡不要過於頻繁,尤其是老年人更不必天天洗澡,每週1-2次的頻率就可以了,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大,洗澡間隔還可以適當拉長,洗澡時也要避免過度燙洗,洗完澡後一定要做好潤膚工作,尤其是四肢和腰側部位,要抹足夠的潤膚乳,滋潤並起到保護面板的作用
02
洗澡前準備工作
老年人可以在洗澡前喝200-300毫升白開水,以避免或減輕因洗澡時面板血管擴張而導致的種種不適,同時補充全身血液容量。此外,老人的體力有限,長時間站立可能會感到力不從心,很容易暈倒、滑倒,因此可提前準備一個小板凳,洗澡時最好坐著,既節省體力,又能預防因地滑而跌倒。
03
洗澡時間不能過長
在浴室洗澡時水蒸氣比較多,容易造成缺氧,老年人如果洗澡時間比較長,頭部、心臟等部位缺血,很容易導致意外發生。有專家提醒,老人及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冬季洗熱水澡時間不宜過長,最好能控制在15分鐘之內(指真正沖洗的時間);洗澡的水溫也不宜過高,最好保持在35℃~40℃。
04
浴室保持通風透氣
冬季洗澡時還要注意浴室的通風,避免蒸氣過多導致缺氧,如果擔心浴室溫度低,可以使用浴霸等取暖裝置,或者提前放一些熱水出來使浴室的溫度升高。另外,老年人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洗澡時千萬不要反鎖,避免發生意外時拖延搶救時間。
05
剛吃飽飯不要洗澡
剛吃飽飯時,人體大量血液聚集在胃部,其他器官處於相對缺血狀態,這時洗澡會使表皮血管擴張,腹腔血液供應相對減少,影響消化吸收。所以,大家最好安排在飯後1-2個小時後進行洗澡,另外,老年人冬季洗澡最好選在中午,這樣不容易感冒。
小椿結語
冬日寒冷,一個舒服的熱水澡能驅除一天的疲勞,令人精神煥發,同時我們也要養成正確的洗澡習慣,避免發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