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醫鄧鐵濤先生活了103歲,他的健康長壽,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作息規律”。
臺灣師範大學曾仕強教授說,所有的養生,說到底就是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好習慣,造健康;壞習慣,造疾病。
三十歲以前,我們都在培養一種生活習慣,三十歲以後,沿著這個生活習慣,一天天變老。
如果把好的習慣養成了,那麼健康就會變成我們忠誠的伴侶,形影相隨,不離不棄。
鄧鐵濤老先生的養生之道,說起來十分簡單:
早晨六點半起床,在床上靜坐,用呼吸給身體“吐故納新”,幹梳頭,乾洗臉,幹搓脖子,然後從頭頂百會穴開始,對全身做一次從上而下的自我按摩。讓身體緩緩甦醒過來。
這就像一部汽車,需要有一個預熱的過程。車子預熱好了,掛擋起步踩油門,它就會歡快順暢地奔跑起來。
洗漱已畢,坐下來喝一杯熱差,精神被滋潤之後,就像生機勃勃的小草,在陽光在舒展筋骨,啟用身體。
鄧老喜歡的運動是八段錦。這樣的運動不劇烈,有點像廣播體操,或者健身舞。可以循規蹈矩,也可以行雲流水。
運動的時候,嘴裡面也可以默默唸叨:兩手託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鵰 ;調理脾胃須單舉 ,五勞七傷往後瞧……
就好像,在唐詩宋詞裡沉浸,在張打油和李清照之間,完成雅俗共賞的通融。
一個清晨,就這樣變得充實規律,新鮮有趣,讓人變得滿心希望,心暖如春。
2
自古名醫多長壽。
因為他們明白了生活的節奏,健康的規律,營養的需求,情志的調節。
早餐,歷來被眾多壽星重視。
小米粥,煮雞蛋,熱牛奶,燕麥片,玉米窩頭,全麥麵包,都可以自由組合,花樣翻新,是一件饒有興味的事情。
慢慢吃,完全是相守生活的狀態。
吃飯的時候,保持輕度愉悅的心情,細細品味食物和身體的交流。
早餐後,稍事休息,便可以做氣功了。
氣功就是調身,調心,調息的過程。
在正確的動作裡,氣息不疾不徐,自然而然,心情慢慢變得恬淡舒緩,美輪美奐。
透過這樣的運動,精神之光熠熠生輝,思想之水川流不息,靈魂之靜靜如處子。
讀書,開拓視野增長見識;
看報,瞭解實事跟上時代;
寫文,抒發感情放牧夢想。
這樣,一個上午就慢慢悠悠過去了。
大約到了中午11點,當下手中的活計,在窗前眺望一下,然後出門,繞著居民樓散步,一般走十圈,後背微微見汗,說明內外暢通無阻,這時,就可以打道回府了。
吃午飯,可以相對稍微飽一點點,到不能超過80%。
午飯後,繼續瀏覽報紙,時間大約一刻鐘工夫。然後,開始午休時間。
這段時間,一般不超過一小時,在下午一點和兩點之間。
3
下午時光,跟上午的內容基本一致。就是讀書、看報、寫文章。這個過程裡,心、手、腦都得到了活動和鍛鍊,思考力,應變力,創造力都會保持活力四射的狀態。
兩個小時以後,繼續打一打八段錦,舒展身體,放鬆心情,也算是給精神來一個SPA按摩。
晚飯,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給肚子留出足夠多的“空間”。
晚上,看一會兒電視,新聞聯播,生活頻道,藝術人生,影視作品。跟家裡人聊聊天,談談心,其樂融融。
晚上九點,進行一項清潔運動——洗澡。
洗澡採取冷水熱水交替的方法,用來提高身體的應激能力,更能適合外界氣候的風雲變幻,四季輪迴。
稍事休息,在陽臺,做半小時氣功。之後,看看書報,做一天的總結或者寫心得體會。
十一點之前,準時上床睡覺。
這就是老先生的一天“完整的內容”。
按照《黃帝內經》裡,十二時辰養生規則。
07:00-11:00,脾胃經當令。
這個時間段裡,喝茶,吃飯,通腹運腸。攝入營養豐富的早餐,可以充分補給身體能量;適度恰當的鍛鍊,能夠增進身體健康。
11:00-12:00心經當令。正午時分,陽氣最旺,出去散散步,可以吸收天地之充沛的陽氣,最是補陽。
13:00至15:00,小腸經當令。小腸的功能是分清別濁,取其精華,排出糟粕。
17:00至19:00,腎經當令,可以做一些開心快樂的事情,唱歌,跳舞,追劇,都是可以的。適度娛樂,也是很好的一種養生。
23:00肝經當令,“夜臥則血歸於肝”,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化工廠,在良好的睡眠裡,身體的毒素被代謝出去,完成對生命健康的忠誠衛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