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應該吃哪些食物,吃多少?很多人期望有一套進食標準。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人類食物千差萬別,受到地域、文化、習慣、經濟、宗教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很難形成統一的食物標準。
而且,很顯然,要想建立食物攝入標準,必須先有營養素需要量/攝入量標準,因為至少從健康角度,進食首要目的是滿足身體對營養素的需要。所以專業人員竭力研究“能量和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標準”,到目前也釋出了一些營養素的平均需要量、推薦攝入量、適宜攝入量、最高可耐受之類的“標準”。
不過,暫不說用這些營養素“標準”推算出吃食物標準是很繁瑣和困難的,就這些營養素“標準”本身而論也疑點重重。下面是兩個最大疑點或障礙:
其一,這些營養素的“需要量”、“推薦量”是為了滿足“存活”(最低量),還是“生活”(最佳或較佳)之需要?這顯然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需要量”。打個比方,我們是給原始人建立營養素標準,還是給富裕社會現代人建立營養素標準?
其二,已知很多營養素的代謝與個體基因息息相關,葉酸、維生素D、膽固醇等應該攝入多少?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攜帶的某個或某些基因。過去我們已經知道不同人的基礎代謝水平高低有差異,現在我們也要理解不同人的營養素需要量大小也有差異,有時候差異還很大、
因此,雖然現在權威機構已經發布了一些營養素“標準”(攝入量),尤其是我們中國營養學會發布了幾乎全套、全部的營養素“標準”(如下圖),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國家都多,都全,但這並不意味著實際用途更大,還是不能解決上述兩大疑點。
該行業標準中的資料主要來自中國營養學會《DRIs2013》,全套共5個部分
同理,2016年,中國營養學會根據這些營養素“標準”推算出一套食物標準(平衡膳食寶塔,如下圖),雖然據說個寶塔的食物推薦量兼顧營養素“標準”和國人生活水平,但其參考價值也非常有限。
中國營養學會根據營養素“標準”推算的食物“標準”,具體推算方法無跡可尋。
同樣地,《柳葉刀》也推算出一套“星球健康食譜”(如下圖),兼顧營養素“標準”和環境可持續,看起來更像是一種呼籲和號召,而非可行之標準。
2019年1月16日,《柳葉刀》EAT特別委員會(16個國家37名跨學科的科學家)釋出
到目前,這些營養素“標準”(DRIs)也好,食物“標準”(平衡膳食寶塔)也罷,當然可以作為建議用於指導實踐,但千萬不要絕對化,甚至不能標準化,更不能非此不可,非此即錯,否則就會偏離實際,罔顧事實。
實際上,先建立營養素“標準”,再由此推算/建立食物“標準”並不是一條可取的正路。現在更可取的、更嚴肅的“路線”(依然不完善、不完美)是直接研究人們的膳食模式,實地考察/研究某地區或某些群的食物攝入種類和量與他們身體健康的關係,發現其中的佼佼者,然後推薦給廣大民眾。於是,有了眾所周知的地中海飲食、得舒飲食(DASH,如下圖)等推薦的健康飲食“標準”。
美國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 (停止高血壓的飲食法)
然後,最尷尬的事情出現了,即使已經有了可以參考的地中海飲食、得舒飲食、平衡膳食寶塔、星球健康等“進食標準”,絕大多數人發現自己在生活中也很難去落實它們,這些“標準”立足於身體健康,而身體健康在影響人們進食的因素中的排名並不靠前,經常被忽視或忽略掉。
小結:人們或許需要一套進食標準,但這套立足於身體健康的進食標準很難建立,即使建立了大多數人也很難去落實。想咋吃咋吃吧[允悲],或者可行建議是遵守那些簡單的健康飲食原則(少鹽、少糖、少油、少紅肉、限酒、多果蔬、多全谷雜糧、不發胖)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