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我發過一篇短文,題為“血壓多麼高最好”。這是一篇帶有學術爭鳴性質的文章,但是很多非專業人士看過後提出一些疑問,所以今天就相關問題給大家再解釋一下:
我們的心臟與血管系統就好比一棟大樓的供水系統。為了保證頭部(相當於頂樓)有足夠的血液供應,動脈血管內(相當於供水管道)必須維持足夠的壓力(即血壓)。這就是說,一定水平的血壓是維護生命健康的重要前提。
再從動脈血管角度看看血壓的問題:血管內壓力越高,血管內膜就越容易受到損害,就越容易形成粥樣斑塊。如果血壓嚴重升高,還可能把血管撕裂,發生腦出血等嚴重後果。
綜合上述兩方面因素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保證心臟和大腦足夠血液供應的前提下,血壓低一些,血管就安全一些。所以血壓太低不行,會導致腦與心臟等重要臟器缺血;血壓太高也不好,會增加腦出血與動脈粥樣斑塊的形成與破裂的風險。
那麼,血壓多麼高是最合適的?因人而異!
再拿一棟大樓的供水系統打比方:6號樓是新建的大樓,所有管道都很通暢,比較低的水壓就能夠保證頂樓供水;2號樓已經建成幾十年,管道內水垢嚴重、水管有了多處明顯的阻塞,為了保證頂樓的供水,當然需要更高的水壓了。
血壓同樣如此。如果是一個較年輕的健康人,全身血管都很通暢,較低的血壓(例如高壓90-100 mmHg)就能夠保證全身的血液供應;如果患者已經發生了心腦血管疾病,全身多處動脈存在著粥樣硬化病變、動脈管腔嚴重狹窄,血壓較低可能不能滿足心腦供血需求、甚至加重缺血,這時就要使血壓維持在相對較高的水平了(例如不低於120/70 mmHg)。如果雙側頸動脈已經發生嚴重狹窄,血壓還應該維持在更高水平,以免發生腦供血不足。
所以說,同樣是100/70 mmHg的血壓,對於20歲的樓上小張來說非常好,對於80歲的曾患腦梗的隔壁老王來說就太低了——人跟人不一樣。
不知道我講清楚沒有?
(河北省人民醫院 郭藝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