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GIST佔全部胃腸道惡性腫瘤的約1%~3%,在我國,每年約有2~3萬患者被確診。

不少人覺得,在腫瘤裡邊,得了GIST,相比其他腫瘤還算是幸運的,至少有藥可醫,即使復發轉移,也還能經過繼續治療活很多年。

但正因為GIST並不是那麼常見,也有的患者,從一開始的確診之路就是困難重重,甚至會出現誤診,延誤病情。

儘管臨床上GIST的惡性比例只有10%~30%,但所有GIST均有惡性潛能。所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仍然是十分重要的。

來自安徽的90後小夥胡先生,就講述了他這四年多反覆折騰,最終確診GIST的辛酸歷程。而且最崩潰的是,胡先生就是屬於GIST中那一少部分的高危患者。

歷時4年的GIST確診之路

2016年的一天早上,胡先生空腹喝了一杯豆漿,然後肚子開始劇烈疼痛。一開始以為是腹瀉,結果上衛生間發現黑便,對自己健康很在意的胡先生就趕緊去醫院掛了急診。

胡先生在急診辦理了住院手續,隨後的幾天分別做了胃鏡、大腸鏡,都沒有發現有什麼問題。住院幾天後,症狀緩解了,胡先生就出院了。

胡先生至今仍然記得,出院小結上給出的診斷是『胃黏膜出血』。既然是“小毛病”,也就沒太當回事,休息了幾天後,胡先生就繼續正常工作生活了。就這樣“平安”渡過了大概4年。

2020年7月24日的時候,胡先生髮現又出現黑便了。警覺的胡先生又再次去了醫院,在醫院和上次一樣,同樣也是進行了止血,查了胃鏡和大腸鏡都沒發現問題。

但是,胡先生總覺得哪裡不對勁,總感覺自己身體裡是存在病源的。後來,胡先生又查了膠囊鏡,這一查果然發現了異常,小腸上有隆起。

後來,為了進一步確診,又做了腹部增強CT,但並沒有確定腫瘤的位置。醫院的消化科建議胡先生轉院進一步檢查。

經過十幾天忐忑無奈地排隊等待,胡先生終於住進了安醫大一附院,在醫院建議下做了小腸增強CT,最終確定了腫瘤的位置。

腫瘤科診斷為『小腸間質瘤』,高危!8月15日,胡先生進行了手術切除腫瘤,基因檢測是『KIT基因9號外顯子突變』,目前吃伊馬替尼每日6粒。

經歷了來回折騰,人是崩潰的

疾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被摧殘。

胡先生說,作為一個病人為了確診,在經過入院,出院,再入院,再出院,來回折騰後,那段時間人是崩潰的,也消極過。

然而,人總得活在現實中。稍微的休整後,9月2號胡先生就回公司正常上班了。投入工作當中,注意力分散了,也就不會想那麼多,加上身邊朋友的鼓勵,狀態也越來越好,對生活還是充滿信心。

雖然已經能夠坦然面對現在的自己,但談到自己的經歷,胡先生還是會這樣感慨,“如果2016年的時候醫生讓我查一下小腸,也不至於這樣,4年前腫瘤可能只是一個息肉、一個潰瘍或者是極低危間質瘤,不至於遭這麼多罪。”

如何擺脫GIST診療中的陷阱與困境?

如何讓更多的患者不經歷胡先生這樣的曲折?胃腸間質瘤如何規範化診療?

2020年8月,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組織編撰的《CSCO胃腸間質瘤診療指南》正式釋出,這是CSCO針對胃腸間質瘤(GIST)推出的首部指南,是繼2017年版《中國GIST診斷治療共識》之後,更具權威性、臨床可操作性的口袋紅寶書。

▲《CSCO胃腸間質瘤診療指南》病理篇要點解析

▲《CSCO胃腸間質瘤診療指南》外科篇要點解析

在GIST藥物治療不斷取得新進展的同時,GIST的診療方式也在不斷規範化,相信未來越來越多的GIST患者能夠早發現、早治療,並且實現個體化、最最佳化的治療。

18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針灸到底是什麼東西?只是用針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