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上火了!”,這是許多人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我長痘了,是不是上火了?”,“我牙疼,要不要吃點清火藥?”,“嗓子疼,吃點啥能清熱呀?”。

無論春夏秋冬,吃多了“熱氣”食物,通宵熬夜、加班休息不足、酒喝多了……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都容易導致身體“上火”。

多數人上火了,卻不懂我們上的究竟是什麼火?

其實,在中醫理論中,體內的“火”還有肝火、心火、胃火、肺火、腎火之分。要治體內的這把火,就得先弄清自己上的究竟是什麼火,才能正確下藥。

中醫裡的“上火”指什麼

“上火”為民間俗語,又稱“熱氣”,可以從中醫理論解釋,屬於中醫熱證範疇。中醫認為人體陰陽失衡,內火旺盛,即會上火。

因此所謂的“火”是形容身體內某些熱性的症狀,而上火也就是人體陰陽失衡後出現的內熱證候,具體症狀如眼睛紅腫、口角糜爛、尿黃、牙痛、咽喉痛等。“上火”在乾燥氣候及連綿溼熱天氣時更易發生。

五臟六腑都會上火

按照五臟學說來分,“火”又有心火、胃火、肝火、肺火、腎火之分,與人體五臟六腑相應。

無論哪一種火,都有虛實之分。

心火

夏季多見,常表現為五心煩熱、舌尖疼痛、心煩氣躁、心慌心悸、睡眠不好、小便黃赤等。

虛火主要表現為低熱、盜汗、口乾、舌尖紅。

實火的症狀是口腔潰瘍、口乾、舌尖紅等。

胃火

實火為上腹部不適,伴有多食易飢、口澀、心神不寧、大便乾結、牙痛、牙齦出血、鼻出血、等。

虛火則表現為口渴、飲食減少,時有輕度腹脹、低熱或潮熱、大便乾燥、舌紅少苔或無苔等。

肝火

春季多見,常表現為面紅目赤、煩躁易怒、口乾口苦、脅肋脹痛、眼痛等。多為實火,虛火相對較少。

肝實火旺,除了眼睛紅、腫、疼以外,還會煩躁,很容易發火、口渴,大便乾燥。

肝虛火是眼睛發澀,此外還會有手腳心發熱,內心煩躁,晚上睡眠時盜汗。

肺火

又名肺熱,秋季多見,常表現為咽喉疼痛、口眼乾燥、咳嗽、咳痰:實熱者咳聲重濁,痰黃稠;虛熱者聲低氣怯,痰少或無痰。

肺實火通常伴隨感冒,若咳黃痰、嗓子疼、喜涼食,則基本可確診肺實火。

肺虛火主要是久咳不愈,少痰。肺虛火又分燥熱和虛熱,燥熱者乾咳無痰,或有口渴,多發生在感冒發燒以後。陰虛肺熱者手腳心發熱、盜汗。

腎火

腎火一般多為虛火,主要表現為頭暈目眩、耳鳴、牙齒鬆動或疼痛、傍晚口乾、煩熱、失眠、盜汗、多夢等。

簡單 3 招,過個不上火的冬天

01

均衡飲食、適當滋補

飲食應儘量做到均衡,注意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飲水。食補可以滋陰潤燥為主,如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苡仁、花生、菠菜、梨等,可應季多吃。

02

堅持鍛鍊、調養身體

堅持鍛鍊不僅可調養肺氣,提高肺臟功能,而且有利提高身體免疫力。

03

調整情緒,按時作息

現在的生活節奏就是快,人的脾氣也容易急躁。一方面可以透過一些娛樂活動幫助釋放壓力,幫助排洩心、肝火;另一方面,減少熬夜、早睡早起等按時作息的方法,也能維持身體和精神保持一個比較好的狀態。

17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肝不好?常喝1種"水",或能幫助養肝,不妨來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