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小兒腹瀉,是以大便次數增多、便下稀薄或如水樣為特徵,是2歲以下嬰幼兒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四季皆有發生,以夏秋兩季發病較多。因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脾胃虛弱,無論內傷乳食、感受外邪或脾腎虛寒等,均易引起腹瀉。常導致小兒營養不良、生長髮育遲緩、疳積等慢性疾患。

常見病因

腸道內、外感染,飲食護理不當,過敏性腹瀉,原發性或繼發性雙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氣候因素 。

常見症狀

常有嘔吐,嚴重者可嘔吐咖啡色液體,食慾低下,腹瀉頻繁,大便次數增多,多為黃色水樣或蛋花樣便,含有少量黏液,少數患兒也可有少量血便。由於吐瀉丟失液體和攝入量不足,使液體總量尤其是細胞外液量減少,導致不同程度脫水和電解質紊亂。

治療原則以及用藥

治療原則:以調理脾胃為主,佐以利溼。

小兒腹瀉非處方藥選用應按以下幾型辨治:

1.食滯胃腸引起的腹瀉,症狀為腹部脹痛,大便臭似臭雞蛋味、瀉後減輕,不思飲食嘔吐、夜臥不安、舌苔厚膩或微黃、脈滑等。可用克瀉膠囊、加味保和丸;也可選用小兒消食片。

2、若見洩瀉清稀、多夾泡沫、臭氣不甚、腸鳴腹痛、或伴發熱、鼻塞、流清涕、輕咳、口不渴、舌苔白潤、脈浮者,此為寒溼洩瀉,治宜疏風散寒,化溼祛邪。可選用藿香正氣水。

3、若見大便如水樣色綠或黃、或有少許黏液、腹部時感疼痛、肛門灼熱發紅、或伴噁心嘔吐、口渴、尿少黃、舌紅苔黃膩者,此為溼熱洩瀉,治宜清熱利溼。可選用葛根芩連片;亦可選用香連片或黃連素片等治療。

4、若患兒時瀉時止或久瀉不愈、症狀為大便稀薄,夾有不消化食物,稍吃油膩食物大便次數增多,此為脾胃虧虛引起的腹瀉,治宜健脾止瀉。可選用參苓白朮散;亦可選用人蔘健脾丸治之。

5、若見久瀉不止、食入即瀉、類質清稀、完谷不化、形寒肢冷、面色蒼白、精神萎靡、舌淡苔薄白、脈微細者,為脾腎陽虛洩瀉,治宜溫中散寒,健脾止瀉。可選用附子理中丸。

6. 口服地衣芽孢桿菌活菌顆粒(整腸生)以及複方嗜酸乳桿菌片、複合乳酸菌膠嚢等:這是一類腸道菌群調節藥,適用於腸道菌群失調引起的腸功能紊亂,如急慢性腹瀉、腹脹、消化不良等。

目前,治療小兒腹瀉常用的藥物

1、蒙脫石粉,即思密達,具加強、修復消化道粘膜的屏障作用,並能固定、清除各種病毒、細菌及其毒素。本品為天然蒙脫石微粒粉劑,劑型為散劑,口服。用於成人及兒童急慢性腹瀉。

2、微生態調節劑,如雙歧桿菌製劑,可調節腸道內環境的穩定,保護腸道內有益菌群,有利於腹瀉的治療。

3、丁桂兒臍貼(原名:寶寶一貼靈),純中藥治療小兒腹瀉外用貼劑,簡單方便有效,且無副作用。

此三種藥物,可作為家庭小藥箱的常備藥物。

健康提示

1、注意飲食衛生:加強衛生宣教,對水源和食品衛生嚴格管理。食品應新鮮、清潔,凡變質的食物均不可餵養小兒,食具也必須注意消毒。

2、提倡母乳餵養:母乳是六個月以內嬰兒最適宜的食物,應大力提倡小嬰兒按需餵養。

3、按時新增輔食:小兒在新增輔助食物時必須注意從少到多,逐漸增加,使嬰兒有個適應過程;從稀到稠,先喝米湯,漸漸過渡到稀飯、軟飯;從細到粗,如加水果時,開始喂果汁,爾後吃果泥。五個月試加雞蛋黃、魚泥、嫩豆腐;七個月以後可新增富有營養、適合其消化吸收的食物,如魚、肉末、青菜、餅乾等,逐漸為斷奶做些必要準備,但應避免在夏天斷奶。在逐漸新增食物時,最好先習慣一種食物後再加另一種食物,不要同時新增幾種。如遇小兒生病應暫時不加另一種食物。食慾不振時,不宜強制進食。

4、增強體質:平時應加強戶外活動,提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注意小兒體格鍛鍊,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種疾病。

5、避免不良刺激:小兒日常生活中應防止過度疲勞、驚嚇或精神過度緊張。

6、加強體弱嬰幼兒護理:營養不良、佝僂病及病後體弱小兒應加強護理,注意飲食衛生,避免各種感染。對輕型腹瀉應及時治療,以免拖延成為重型腹瀉。

7、避免交叉感染:感染性腹瀉易引起流行,對新生兒、托幼機構及醫院應注意消毒隔離。發現腹瀉患兒和帶菌者要隔離治療,糞便應做消毒處理。

8、合理應用抗生素:避免長期濫用廣譜抗生素,以免腸道菌群失調,招致耐藥菌繁殖引起腸炎。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刮痧調理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