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麴黴毒素的毒性與危害
大家都知道黃麴黴毒素(AFT)是致癌的有害物質,那麼它到底是“何方神聖”呢?
1993年黃麴黴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天然存在的致癌物,而且是一種毒性極強的毒素,它的衍生物多達約二十種,且在自然界中分佈極廣。主要汙染糧油以及糧油製品,比如花生、花生油、大米、玉米等。甚至動物食用了被黃麴黴毒素汙染的飼料,也能在其血液、肉、肝及奶、蛋中檢測出微量的毒素。
1962年人們成功分離出了黃麴黴毒素並對它的毒性作了進一步研究,發現黃麴黴毒素的毒性比大眾所熟知的劇毒氰化鉀還要毒10倍,黃麴黴毒素衍生物中的B1會引起細胞錯誤修復DNA,導致嚴重的DNA誘變,還會抑制蛋白質的合成。而黃麴黴毒素還是理化性質非常穩定的一類黴菌毒素,也就是說它在人體內不能被降解代謝,只會沉積在肝細胞中日益積累,當黃麴黴毒素的沉積量超過了人體本來的耐受力,就會造成肝臟的損傷,以及誘發肝癌。
黃麴黴毒素不光具有急性毒性,也具有慢性毒性。人體攝入大量的黃麴黴毒素後可能出現肝實質細胞壞死、膽管上皮細胞增生、肝脂肪浸潤及肝出血等急性病變,前期症狀為發燒、嘔吐、厭食、黃疸,繼而出現腹水,下肢浮腫並很快死亡。
黃麴黴菌的生長條件
提到黴菌的生長就能想到肯定與溫度脫不開關係,其實能產生AF的真菌主要是黃麴黴菌和寄生麴黴菌,而黃麴黴菌是一種廣泛分佈並且比較常見的腐生菌,適宜的條件是它產生毒素的溫床。影響黴菌生長繁殖及產生毒素的因素有很多,與食品相關的條件主要有水分、溫度、食品基質、通風等。有研究者表明寄生麴黴的最佳生長溫度為33~38攝氏度,當溫度溫度在24~28攝氏度之間,相對溼度在80%以上,黃麴黴菌產毒量最高。
冰箱冷藏室的溫度一般在3~10攝氏度之間,過低的溫度以及溼度顯然是不利於黃麴黴菌的生長。所以在冰箱裡冷藏三天的饅頭基本不會產生黃麴黴菌,但這也不代表著不會產生其他的黴菌,不新鮮的食物還是儘量少食用為好。
既然黃麴黴毒素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在生活中也防不勝防,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方法來防止黃麴黴毒素在體內沉積呢?
已經攝入了黃麴黴毒素,可以透過兩種途徑降低體內黃麴黴毒素的毒性和致癌性。
【阻斷減少吸收】
益生菌具有改善腸道微生態,防腐和治療功效。它可以吸附黃麴黴毒素,形成一種菌體——AF複合體,使得黃麴黴毒素在腸道內不易被吸收,同時還能分泌多種抗菌物質,阻止病原菌的生長。
【調節AF體內代謝】
研究發現許多中藥及其有效成分可作用於藥物代謝酶系統,從而影響黃麴黴毒素的代謝活化並起到解毒的作用,比如黃岑、丹參、薑黃素、黃酮等中藥藥材和成分可利用酶的專一性,高效地催化、降解AF為無毒化合物或小分子無毒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