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患者,該吃什麼肉類呢?
糖尿病足患者,因為足部有傷口,民間認為魚是“發物”,不能吃。這是一個誤區。糖尿病足患者可以吃魚。過去的某些民間觀點,可能只是個人體質緣故引起傷口發炎加重,繼而產生這樣的猜想。現代科學表明,經常吃魚,反而更有利於傷口癒合。
那麼,到底是吃肉好,還是吃魚更好呢?肉類和魚類都能為人體補充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吸收好,利用好,除此外,營養價值上肉和魚都各有其優點。
1、畜肉的鐵含量豐富,有助防治糖尿病足患者貧血
肉類包括禽畜肉兩大類,前者包括雞、鴨、鵝肉等禽肉,後者包括豬、牛、羊肉等畜肉。它們所含有的蛋白質含量基本接近,但禽肉去皮後,脂肪含量普遍比畜肉低,尤其是飽和脂肪酸含量比畜肉低。長期攝入過多脂肪特別是飽和脂肪酸,是引起高血脂、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這也是糖尿病足患者常有的健康問題,因此,不能每天大量或過多吃肉。但也不能不吃肉,因為畜肉類食物含鐵量比禽肉高,且肉類中“肉類因子”可促進體內鐵的吸收。糖尿病足患者八九成以上都有貧血,是因為潰瘍的傷口長期慢性滲血,導致慢性失血失鐵而造成貧血,不少患者甚至發生嚴重貧血。因此,每天要適量吃肉,包括畜肉和禽肉,一般肉類加起來每日在40-75克(生重)為宜,個別可以達到100克/日,儘量不吃禽肉的皮和畜肉的肥膩的部分,避免吃加工的熟肉食品,如臘腸、香腸、臘肉、燻烤肉製品,因為這些食物含有一定的致癌成分。
2、魚類的Ω-3多不飽和脂肪酸和鋅含量高,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
魚類包括淡水魚、海魚和各類貝殼類海鮮。魚類的優質蛋白質很豐富,蛋白質吸收利用好,脂肪普遍比肉類低,而且含有更多的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相比於飽和脂肪酸,有助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而深海魚中的Ω-3多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可減少創傷處的炎症反應,更有利於促進糖尿病足潰瘍傷口癒合。因此,每週都要多次吃魚,建議每週不少於三次深海魚類,按每週平均計算,平均每天魚的攝入量為40-75克(生重,淨肉,去頭和骨刺等),個別可以達到100克/日。另外,貝殼類海鮮含有豐富的鋅,特別是生蠔(不是海蠣子、牡蠣,南方海邊產的),每100克生蠔的鋅含量超過70毫克,一般的海鮮和肉類的鋅為10-20毫克。鋅是新陳代謝所需多種酶的啟用因子,參與人體脂肪、蛋白質及核糖核酸的合成與代謝,有利於表皮細胞的分裂生長,加快傷口新生肉芽組織形成。同時鋅還具有預防感染,提高食慾的作用。糖尿病足患者由於潰瘍傷口的存在對鋅的需求更高,而且因為傷口疼痛,會影響食慾,透過補充鋅也可以改善食慾。因此,每週要吃一兩次貝殼類海鮮。
因此,糖尿病足病人,原則上應優選魚類,而且每週建議不少於三次深海魚類,有助於補充歐米伽3(Ω-3)多不飽和脂肪酸,並經常食用貝殼類海鮮,有助於補充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