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相信大家對動脈粥樣硬化這一名詞並不陌生,心腦血管疾病現已成為全球疾病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動脈粥樣硬化則是心腦血管疾病中很重要的一種病變。如心臟病和中風等似乎是一類突發性疾病,然而究其原因,這類疾病都是由動脈粥樣硬化造成的。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血管內皮上的斑塊結構,是由脂質和免疫細胞在血管壁中累積而成,如果由於某些外在或內在的因素導致這些板塊不穩定,它們就會破裂開來,阻塞血液輸送,從而剝奪心臟和大腦等組織的供氧,進而引發心臟病或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

因此,準確認知斑塊如何在細胞和分子水平上發生發展,對於理解和治療動脈粥樣硬化及心腦血管疾病至關重要。

近期,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國際頂尖雜誌Science的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發表題為:Platelet regulation of myeloid 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3 accelerates atherosclerosis 的研究論文。

論文研究表明血小板可以通過調節某些細胞因子從而調控免疫細胞的功能效應,最終促進更大、更危險的斑塊的形成。

這項研究豐富了我們對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發展的認知,並提供了斑塊形成與血小板和免疫細胞相互作用相關聯的重要理論依據,為後續的研究工作拓寬了思路!

高膽固醇血癥在動脈粥樣硬化中促進血小板與髓系免疫細胞的相互作用

Barrett及其同事研究了高膽固醇血癥小鼠中血小板、單核細胞和子代巨噬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他們觀察到,當小鼠體內膽固醇水平高時,血小板更容易粘附在血液中的單核細胞上,這支援了單核細胞-血小板聚集增加單核細胞在生長斑塊處募集的觀點。

與此同時,作者從斑塊中提取出免疫細胞並進行單細胞RNA測序,發現巨噬細胞上的血小板特異性因子Pf4增加。這一現象表明血小板粘附在單核細胞募集之後仍持續存在,並且,血小板似乎也與巨噬細胞聚集在一起。

血小板可促進單核細胞釋放促炎症因子,從而有利於細胞遷移

研究人員使用特定的抗體來消除易患動脈粥樣硬化的轉基因小鼠的血小板,並將這些小鼠的巨噬細胞與未注射血小板抗體小鼠的巨噬細胞進行比較。單細胞RNA測序表明巨噬細胞與血小板相互接觸可增強炎症因子的產生和釋放,例如白細胞介素1-β(IL-1β),從而促進單核巨噬細胞的遷移。更有趣的是,IL-1β阻斷療法已被證實可以有效治療心血管疾病。

血小板的存在加速了斑塊的生長

緊接著,研究者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表明血小板的存在的確加速了斑塊的生長。實驗表明除了誘導炎症因子的產生外,血小板還破壞了巨噬細胞通過胞吞作用吞噬死亡細胞的能力,增加了斑塊中未消化死亡細胞的數量——這種現象顯著增加了斑塊破裂的可能性。

因此,血小板通過促進單核細胞在斑塊處的募集和重程式設計巨噬細胞功能來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

血小板誘導Socs3產生從而增強巨噬細胞IL-6訊號通路的促炎作用

研究人員進一步發掘控制巨噬細胞功能轉換的因素。SOCS家族成員是細胞因子受體介導的訊號傳導通路的重要抑制劑及巨噬細胞極化的調節因子,其中,SOCS1促進巨噬細胞極化到M2狀態,而SOCS3抑制M2極化,反過來促進M1極化。具體來說,低比率的SOCS1:SOCS3將觸發基因表達,導致炎症特徵,而高比率SOCS1:SOCS3則顯現出組織修復性狀。

研究小組發現,從注射了血小板抗體的小鼠及未處理小鼠的斑塊中提取巨噬細胞,通過表達分析發現,前者具有更高的SOCS1:SOCS3的比值,表明血小板以某種方式改變巨噬細胞的訊號通路,從而引起炎症特性。

更有趣的是,不僅僅是在小鼠模型,在人體中也有相同的現象。通過臨床調查研究,Barrett及其同事發現心血管疾病患者體內SOCS3及IL-1β的表達水平相較於正常人更高。

結語

Barrett等研究者通過小鼠模型及臨床樣本分析,證實了血小板可以通過調節SOCS3及IL-1β等細胞因子的表達水平,誘導單核巨噬細胞產生炎症性特徵,並促進單核細胞在斑塊處的募集,最終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

這項研究建立在一長串工作的基礎上,證實血小板、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是動脈粥樣硬化的誘因。探討了免疫和凝血途徑如何交叉的概念,使我們對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功能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併為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探索性的理論依據!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126/scitranslmed.aax0481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韭菜和“它”一起炒,潤腸助消化,便祕消失了,腎臟悄悄變年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