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所謂的“抗癌食物”典型的描述:“經科學研究發現某種食物其含有某種抗癌成份”“降低致癌物質濃度”所謂研究,多數是捏造,少數來源於國外稍微有些依據的研究,但常常被斷章取義、區域性放大、忽略劑量給人照成一種好似真的多吃什麼聚能防癌。

其實目前流傳的這些說法很多隻是一些實驗研究報道上而來,從某種食物中提取到抗癌成分,通過動物實驗發現了一定的抗癌效果。然而絕大多數都還只是動物實驗,人要起效可能得食用成噸的食物,而且用在人身上這些結論未必能同樣成立。況且癌症發生是多因素參與的複雜過程,寄望單吃某些食物抗癌不靠譜。

靜心想一想,這種言論有人驗證過嗎,沒有考證過難道您要去親自驗證嗎?這些言論多數既不嚴謹,又不科學。很多就是利用了營銷的方法---先給你捏造一個看似高大上的概念,再給你推銷這個東西好。對於防癌食物的說法不可太過迷信。

專注吃什麼能防癌,不如糾正致癌的飲食習慣

一邊吸抽菸喝酒,一邊又熱情尋找“防癌抗癌”的食物或祕方,企圖依靠這些“防癌食物”來拯救不健康---這樣的人不在少數。相比於“防癌食物”這種有待考證的概念,不如糾正一些已經明確會致癌的飲食習慣:比如不吃黴變食物、少吃醃製食物、吃熟食、戒菸戒酒等更能起到防癌的作用。

事實已證明一些不良飲食習慣於癌症的發生有著密切聯絡:食用被黴菌汙染的穀物易患肝癌;長期嚼食檳榔的人容易的口腔癌;喜吃滾燙的食物、吃東西過快狼吞虎嚥的人容易得食管癌等等。下面介紹一些常見易致癌的食物和飲食習慣:

黴變食物

黃麴黴很容易在花生、玉米等種子類食物中滋生。其產生的黃麴黴毒素的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在1993年被世界衛生組織劃定為1類致癌物。有報道稱同樣劑量的黃麴黴毒素的致癌力是苯並芘的4000倍,二甲基亞硝胺的75倍。黃麴黴菌是肝癌最直接的誘因之一。所以家裡食物一定要乾燥儲存,黴變食物務必丟棄,否則就等於在給自己吃黃麴黴素。

油炸、燒烤食物

燒烤食品、熏製食品、油炸食品等食物含有含苯並芘、多環芳烴,尤其是加工環境差,加工方式不正確時。燒烤製作過程中,肉直接在高溫下進行燒烤,被分解的脂肪滴在炭火上,再與肉裡的蛋白質結合,就會產生苯並芘。經常食用被苯並芘汙染的燒烤食品,致癌物質會在體內積累。

醃製食品

鹹蛋、醃菜、鹹魚等醃製食物,加工的品質往往參差不齊,如果亞硝酸鹽超標其代謝產生的二甲基亞硝酸鹽,在體內可以轉化為致癌物質二甲基亞硝酸銨。隔夜熟蔬菜、反覆燒開的水也含亞硝酸銨等同樣儘量少吃。過多的亞硝酸鹽攝入被認為是誘發胃癌和食管癌的危險因素。

高脂飲食

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素的所謂西方飲食被認為與直腸癌發生有關。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能使糞便中甲基膽蒽物質增多,對大腸癌的發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另外高脂飲食帶來的另一種後果是肥胖,已經有許多研究報道超重及肥胖者的腫瘤發病率顯著高於體重正常者,且肥胖還會帶來心腦血管疾病、骨關節疾病等一系列問題。

飲食習慣

河北、潮汕、重慶等地喜歡吃滾燙的食物的人們易損傷食道,增加食道癌的發病風險;廣東、廣西喜吃生魚粥的人們易患上肝吸蟲病,而長期慢性感染肝吸蟲與膽管癌發生密切相關。

總而言之

膳食是影響癌症發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膳食可以起到一定的預防癌症發生的作用。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避免食用致癌風險的食物是可以降低我們罹患癌症的可能性,個人認為這才是科學的防癌飲食,而非靠吃某些食物、藥物或保健品來起到“抗癌效果”。

高脂、醃製類、燒烤類、熏製類的食物還不至於貼上“致癌物”的標籤,但應注意兩點:

1、要控制頻率和攝入的量;

2、保證生產加工的正規。然而發黴的花生玉米這種帶黃麴黴素的食物完全可以貼上“致癌物”的標籤了,菸草、酒精、檳榔等已經明確的可以增加患癌風險的食物也應果斷遠離。

傳言裡的這些“防癌、抗癌”食物中真正有效的有多且少不說,捏造的更是無法一一驗證。現在我們所吃的食物多是幾千年人類歷史發展篩選出來的食物,能被保留下來的必然有其營養價值。飲食並沒有一個統一的黃金標準,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營養價值,沒有必要熱衷於追逐所謂的“抗癌食物”。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腦梗患者不宜吃哪類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