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的治療應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區別對待。
原則上是休息、飲食和藥物三者配合。根據病原,可給予積極抗病毒治療。
接下來,我們將根據不同臨床表現對病毒性肝炎的治療進行分類講解。
今天,我們主要講急性肝炎的治療,治療過程主要包括:適當休息,合理飲食,護肝與對症治療和抗病毒治療。
休息能減少機體體力的消耗,以及減少因活動做增加的機體生化反應,如糖原分解、蛋白質分解及乳酸產生等,由此減輕肝臟的生理負擔。
另外,臥床休息也有利於增加肝臟的血流量,從而促進肝細胞的康復。
對急性病毒性肝炎強調早期臥床休息,尤其是對急性黃疸型肝炎患者。臥床休息應持續到症狀明顯改善,黃疸明顯消退,血清膽紅素在50umol/L以下才逐漸增加活動,活動時間及活動量應以活動後不覺疲倦為度。血清ALT在正常值2倍以下者可以出院。
出院後仍需要繼續休息1-3個月。恢復工作後仍應隨訪1~2年。
合理的營養可促進肝功能修復,縮短病程。不合理的飲食反而增加肝臟的負擔,妨礙肝功能的恢復,甚至加重病情。
一般肝炎的飲食應予以足夠的熱量,可予每日碳水化合物300-500g,脂肪40-60g,蛋白質1.2-1.5g/kg。
合理搭配:給予充足的維生素以及新鮮、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為原則,不宜強調“三高一低”(高糖、高蛋白質、高維生素、低脂肪)的食譜。
有的肝炎患者應絕對禁酒,避免使用損害肝臟藥物,防止加重病情。
急性肝炎患者,應根據其食慾情況及口味給予流質或半流質、清淡易消化的飲食,應少量多餐,每餐的進食量以進食後不致上腹飽脹或不適為度。
若消化道症狀明顯,有噁心嘔吐者,應給予靜脈滴注葡萄糖液。在食慾改善後,可適當增加熱量及蛋白質,脂肪不宜過於限制,以能耐受、不影響食慾和消化為原則。
護肝與對症治療
護肝治療是一種非特異性的輔助治療方法,其目的是保護受損的肝細胞、促進肝細胞的再生和修復、改善症狀及肝功能,以達到肝炎的早期治癒。
目前可供臨床使用的各種護肝藥物種類繁多,但至今仍然缺特效藥物,某些藥物的治療價值尚有爭議;另一方面,多數藥物進入人體後,需經肝臟代謝,若盲目過多用藥,反而加重已受損肝臟的負擔,不利於肝炎的恢復,甚至加重病情。
因此,對所謂“護肝藥物”,不宜盲目大量、長期應用,必須根據病情,有計劃有指徵的適當選用其中1-2種,這樣才能有助於促進肝功能恢復。有關護肝藥物見之前文章所介紹。
抗病毒治療一般不採取抗病毒治療。
但急性丙型肝炎例外(急性丙型肝炎應及時治療,可減少發展為慢性肝炎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