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在惡性腫瘤的大家族中,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腸癌等通常被稱為消化系統癌症,也是常見而多發的癌症。那麼消化系統腫瘤都有哪些特點?患病原因都是什麼?如何預防和治療這些癌症?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食管癌

吞嚥困難小心患上食管癌,食管癌是原發於食道的惡性腫瘤,位列惡性腫瘤死亡率的第四位,僅次於肺癌、胃癌和肝癌。食管癌確切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與人們的居住環境、飲食習慣、生活方式等因素有關,長期進食粗糙、質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進食過快、過燙,飲用濃茶、烈酒,吸菸,食管慢性刺激等與食管癌的發生密不可分。

建議:當年齡超過50歲時,出現與進食有關的胸骨後不適、疼痛或吞嚥困難的情況,應及時進行相關檢查,以明確診斷。

二、胃癌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易致胃癌,在消化系統腫瘤中,胃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它的發病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一般男性為女性的2倍。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幽門螺桿菌定為胃癌的一類致癌原,認定胃癌和幽門螺桿菌有直接關係。但是從臨床來看,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慢性活動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和胃癌的致病因素。

胃癌發病有明顯的地域性差別,在中國的西北與東部沿海地區胃癌發病率比南方地區明顯為高。這些明顯差別說明了胃癌與環境因素有關,其中最主要的是飲食因素。攝入過多的食鹽、高鹽的鹽漬食品、熏製魚類、亞硝胺類化合物的食物是誘發胃癌的相關因素。另外,發黴的食物含有較多的真菌毒素,大米加工後外面覆有滑石粉。此外也有研究表明胃癌與營養素失去平衡有關。經常食用黴變食物、鹹菜、醃製煙燻食品,可增加危險性。

建議:注意生活細節有助預防感染幽門螺桿菌主要是經口腔進入人體,這種細菌常存在於帶菌者的牙垢與唾液中,因此注意口腔衛生、定期換牙刷是預防該菌感染、預防胃病與胃癌的重要措施。

三、大腸癌

臨床表現大腸癌早期無症狀,或症狀不明顯,僅感不適、消化不良、大便潛血等。隨著癌腫發展,症狀逐漸出現,表現為大便習慣改變、腹痛、便血、腹部包塊、腸梗阻等,伴或不伴貧血、發熱和消瘦等全身症狀。腫瘤因轉移、浸潤可引起受累器官的改變。大腸癌因其發部位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臨床症狀及體徵。腸癌往往由息肉演變而來,沒有癌變前可通過腸鏡檢查出來。臨床所見,腸息肉和大腸癌往往有家族聚集現象,大約20%的大腸癌有家族聚集性,這其中既包括飲食、生活習慣的原因,也有遺傳性因素。

建議:如果有息肉病史、結腸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40歲以上建議一定要做個腸鏡檢查,然後根據醫生指導進行隨訪,不要等到有症狀才檢查。40歲以上的一般人群,條件允許的話也建議早期檢查。

此外,改變用餐方式選擇分餐制或使用公筷也很重要,大人不要用嘴對嘴的方式給嬰幼兒餵食或將咀嚼後的食物給孩子吃,這種方式容易把幽門螺桿菌傳給孩子。科學家在部分水源中也曾發現該菌存在,因此生活中儘量別喝生水。排便異常要警惕腸癌發生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腸癌的發病率從高到低依次為直腸、乙狀結腸、盲腸、升結腸、降結腸及橫結腸,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結腸)發展的趨勢。

如果您的飲食結構正好是肉類等高脂食物攝入過多,很少吃穀物、蔬菜等粗纖維食物,再加上很少運動,絕對屬於腸癌的易感人群,便祕雖然與腸癌沒有直接關係,但可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因為糞便中含有一種致癌物,醫學上稱為“二級膽酸”,而便祕者腸腔中的“二級膽酸”比較多,如果長期不斷刺激黏膜,很有可能誘發腸癌。因此,養成定期排便習慣,防止便祕發生,可起到預防腸癌的效果。

四、原發性肝癌

原發性肝癌在前十種惡性腫瘤排序中, 男性佔第 3 位, 女性佔第 5 位, 早期表現: ①原有乙型、 丙型肝炎或肝硬化史, 病史在 10 年左右, 病情穩定多年, 突發肝區及膽區(右上腹) 隱痛或劇痛, 而不能用其他病因解釋; ②乙肝大、 小三陽持續陽性多年; ③30 歲以上的成年人, 右上腹或上腹部可捫及包塊, 質地硬, 表面不光滑, 連續觀察有逐漸增大趨勢, 鞏膜(白眼球) 可有輕微黃染, 而病者卻沒有明顯不適; ④口乾, 煩躁, 失眠, 牙齦及鼻腔出血, 伴上腹脹滿及肝區不適;⑤全身關節痠痛, 尤以腰背部為著, 伴厭食、煩躁, 用抗風溼治療效果不佳; ⑥反覆腹瀉, 伴消化不良和腹脹, 並肝區悶痛, 逐漸消瘦, 按胃腸炎治療無效; ⑦有長期飲酒或酗酒史, 近期突感肝區不適; ⑧常規 B 超檢查, 肝臟僅有一個佔位性病灶; ⑨“小肝癌” 的早期可無任何表現, 一如常人, 故“健康體檢” 時, 肝常規 B 超要特別注意發現小肝癌。

五、繼發性肝癌

①有原發癌(如胃、 乳腺、 肺、 腸、 胰腺等癌症) 病史; ②近期感肝區不適或隱痛; ③肝內有佔位性病灶, 疑似肝癌, 如癌胚抗原(CEA) 陽性或數值明顯增高, 常提示繼發性肝癌系來自結腸癌, 應進一步做腸鏡檢查, 倘結腸癌確定, 則繼發性肝癌也可確定; ④常規 B 超檢查可發現多個肝佔位性病變(多個病灶) , 此點是和原發性肝癌的重要區別; ⑤鞏膜或面板出現輕度黃染;⑥食慾不振, 營養不良, 身體消瘦。

六、膽囊癌

①曾有膽囊結石、 膽囊息肉和慢性膽囊炎史, 且時間較長; ②鞏膜逐漸出現輕微黃染、 食慾不振、 噁心、 嘔吐、 上腹悶脹和不適; ③出現腹瀉或便祕, 或兩者交替發生; ④不明原因的消瘦, 身體虛弱; ⑤右上腹隱痛; ⑥不明原因的右上腹、右肩或右背痛, 疼痛區域性檢查無異常; ⑦中老年人伴有膽囊結石; ⑧B 超可發現膽囊病灶。

七、小腸惡性淋巴瘤

①有人統計本病大宗住院病例(病歷) , 其早期症狀: 90. 3%有腹痛(多為隱痛) , 77. 4%有消瘦、 乏力 , 59. 1%有食慾減退, 36. 6%有腹部腫塊, 34. 4%有嘔吐, 33. 3%有腹瀉 , 15. 1%有便血, 11. 8%有便祕, 故有上述症狀時, 應懷疑本癌的可能; ②體檢大便常規潛血常為陽性, 如結腸鏡檢查正常, 應進一步查小腸, 做小腸鋇空氣雙重對比檢查或小腸鏡檢查; ③男性比女性多見,

所以有上述臨床表現的男性更要提高警惕。

八、胰腺癌(包括乏特壺腹周圍癌)

胰腺癌在前十種惡性腫瘤排序中, 男女均佔第 7 位。壺腹周圍癌包括乳頭周圍的十二指腸黏膜癌、 乳頭黏膜癌、 壺腹部黏膜癌和膽總管下端癌。 壺腹周圍癌因鄰近胰腺, 其症狀和胰腺癌十分相似, 故這些部位的癌統稱胰腺癌, 在此一併談。 早期表現: ①不明原因的體重銳減, 有的能在 1 個月內減輕 5~10 公斤; ②約 60%胰頭癌和 40%壺腹癌, 最早症狀是上腹痛或脹滿不適;③一組資料統計, 14. 3%胰頭癌和 21. 2%壺腹癌, 最早症狀是出現黃疸, 因胰頭癌塊和壺腹癌塊最易壓迫膽總管, 使膽汁不能通過而反流入血所致, 胰體癌和胰尾癌則無黃疸; ④出現精神症狀, 主要表現為抑鬱、 焦急、 失眠、 緊張等, 常常是精神症狀可出現在其他症狀之前; ⑤早期可出現胃腸症狀, 如消化不良、 噁心嘔吐、 食後飽脹, 10%~15%有腹瀉或便祕; ⑥10%~20%早期可出現面板瘙癢症; ⑦以下人員要特別注意胰腺癌的發生, 老人、 男性、 有多年吸菸飲酒史、 初發的糖尿病(血糖原正常, 突然升高) 、 有家族性腺瘤息肉史、 突發遷延不愈的腹瀉和腸功能紊亂; ⑧早期可有遊走性靜脈炎, 靜脈部位出現紅、 腫、 痛症狀, 以遊走為特點, 一般 2~3 周後減輕, 多見於胰體癌和胰尾癌。

人體消化系統惡性腫瘤還有膽管癌、小腸惡性淋巴瘤等,都不容忽視。建議健康人群早期進行防癌基因檢測,用基因檢測,精準尋找病因根源,從根源上解決病因,精準醫療是精確的找出病因並且消除病因,而非發病以後解決病症。

腫瘤是種基因病,早發現就能預防。

就目前而言, 癌症的預後仍主要取決於能否做到“三早” (早發現、 早確診、 早治療) 。 如果某種癌症的典型症狀已全部出現, 雖可確診, 但大多已屬中晚期, 已失去最佳治療時機, 因此及時發現癌症的早期表現(哪怕是蛛絲馬跡) , 就顯得十分重要。

最後, 專家提醒, 儘管引起惡性腫瘤的原因很多,但是預防癌症應從日常改善生活環境、戒除不良生活行為和習慣入手。腫瘤是種慢性基因病,潛伏期非常長,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通過防癌基因檢測,早期發現突變的基因,進行合理、精準地干預和控制,癌症就能不發生、不發展。

免責宣告:

#搜尋plus#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中藥進補,補氣、補血、滋陰、補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