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人們常說容易發脾氣是因為肝火旺,但事實並非完全如此。很多脾氣不好的人,脈象很弱,常有頭暈、氣短、注意力不易集中、倦怠乏力等症狀,辨證來看,這是氣血不足的表現。這種脾氣不好,單憑疏肝理氣並不能解決問題。

正如《黃帝內經》所言:“陽氣者煩勞則張。”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陽氣必須旺盛才能正常工作。但如果過於煩勞,陽氣就會出現“張”的情況,即陽氣亢盛,這叫煩勞則張。煩勞就是超過限度的勞動,勞則耗氣傷血,不管是精神還是體力的過度勞累都會導致出現這種狀態。

這裡的陽氣亢盛其實是虛性亢奮,如果此時再被外界事物干擾,就會出現脾氣不好的狀況。對於原本氣血不足的人來說,煩勞更易導致這種狀況出現,所以,氣血不足的人會無緣無故地發脾氣。這種人不是個性不好,也不是心情不好,而是身體氣血不足。

“心藏神,血養神。”所以,調養氣血才是治療這種脾氣不好的關鍵。對於氣血不足的病人,平時可用黨蔘、黃芪、太子參、當歸、大棗等甘溫補養氣血之品煲湯水服用。氣血充足則心定神安,而脾氣自然緩和。此外,該類患者還可按摩或針刺足三裡、百會、四神聰、氣海、關元等調補穴位,以增強氣血流通。

《黃帝內經》雲:“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就是無慾無求則正氣能存,邪不可幹。生活在現代的人們很難擺脫各方面的壓力,平時要儘量做到勞逸適度,避免煩勞過度。

文字 | 醫藥星期三

圖片 | 網路

編輯 | 彭海波 周思初 曹琤媛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多吃醋泡木耳真的軟化血管?醫生:1件事堅持2個月,血管自然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