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五運六氣理論是中醫學理論中最高明的部分,體現了“天人相應”、“天人合一”的思想。臨床上的諸多常見病、多發病與五運六氣和當地氣候變化密切相關,若能深入了解全年的氣候變化規律及其當年的五運六氣變化變化,有助於了解當年可能罹患的疾病。

現結合《內經》五運六氣學說及相關理論,對2019年冬天的氣候變化規律進行分析,並提供養生思路與方法。

2019年為己亥年,時逢冬季,此時的氣候特點可由五運六氣進行推算。

一、2019年五運的氣候與疾病特點

從五運推算,《素問·天元紀大論》曰:“甲己之歲,土運統之”,而己為陰乾,因此己亥年中運為土運不及。

由五運推算,自立冬後四日醜初四刻起交五運,主運羽,客運太徵。

由此分析:客運為太徵,屬火運太過。何謂徵?徵者,止也。陽盛而極,物盛則止也。火為盛陽之象,所以徵為火之音。

何謂太徵?根據《內經》所論,在特定的氣位(時空)內,出現日照強烈,水汽蒸發量大,水泉乾涸。持續高溫,如火燔焫,地面物如銷爍般熱。且物候為草木生長茂盛開花結果。太徵與心臟系統對應,容易出現心臟諸不適。且諸痛癢瘡皆屬於心。

二、2019年六之氣的氣候與疾病特點

己亥年為厥陰風木司天、少陽相火在泉。《素問·六元政紀大論》曰:“歲半之前,天氣主之;歲半之後,地氣主之。”又《素問·至真要大論》雲:“初氣終三氣,天氣主之……;四氣盡終氣,地氣主之。”故2019年上半年多風,下半年多火。

自小雪日卯中之南至大寒日醜後之四刻為終之氣,客氣少陽相火加臨主氣太陽寒水之上,水克火則主克客,為不相得中之逆,“畏火司令,陽乃大化,蟄蟲出見,流水不冰,地氣大發,草乃生,……”。這段時期主氣為太陽寒水,客氣為少陽相火,氣候偏熱則出現“蟄蟲出見,流水不冰,地氣大發,草乃生”等反常情況。

此階段疾病主要表現為“……人乃舒,其病溫厲”。因為是暖冬,所以人會很舒服。但冬行春令則陽不潛藏,故易發生溫病。治療宜側重益腎填精。可考慮用鹹味滋潤在下的相火,相火宜安撫而不宜折奪

三、暖冬對健康的危害

暖冬無益於健康。

一則,冬天溫暖,是冬行春令,這是逆反了四時。冬天當寒冷,若反而溫暖,則陽氣不能潛藏,如春日之發洩,甚至桃李反花,冬生大霧,或冬天打雷之類,皆是陽氣外洩。人感天地之氣,最容易導致人的陽氣亦外洩,外洩則陽根拔動。若再感外邪,引動陽根;或交立春,天地氣機升浮,人就容易患各種傳染病。

二則,身居南寧,現已經是大雪節氣,卻天氣暖和,最近幾天白天甚至達到了26、27度,是為暖冬。更兼霧霾四起,陰濁瀰漫。人生其間,內外皆苦。內則陽不能藏而相火妄動;外則陽不能伸而鬱滯於中。

三則暖冬的危害甚大。一方面,腎主封藏,暖冬則腎不能封藏,腎根拔起,相火上浮,為溫病之因;另一方面,陰寒外感,成暫時感冒之源。

四、2019年暖冬的養生思路與方法

冬天養生,當養陽之封藏。我提出過可適當服些四逆湯。但若遇暖冬,陽氣本已宣散,若再扶少陰之陽,陽氣過動,反不利於健康。可在四逆湯中加些養陰之品,如熟地、核桃仁、枸杞、當歸、大棗或羊肉等,都可於陰中求陽。

暖冬如何養生?我的觀點:冬天寒冷,是屬自然規律。寒主收引,天寒地凍則陽藏而不動。若逢暖冬,陽氣不藏,反洩於外,人感而閉藏失司、陽氣易洩,容易出現傳染病等疏洩過度引起的疾病。因此,暖冬需重視潛陽,少動相火。

一則,靜以養陰,靜則陽藏,動則陽伸。當減少劇烈運動,以助陽氣斂藏;

二則,靜以養神,少思少慮;

三則,勿生氣,勿動火,保持心情安和;

四則,食些蘿蔔、梨等養陰收斂的食物,有助於藏陽;

五則,常靜坐,或站樁,使身心靜下來,越靜越有助於陽氣歸根;

六則,堅決不熬夜,儘量早睡,有助於陽氣封藏;

七則,可服補腎膏,此膏能封藏陽氣,使陽氣歸根,有助於緩解暖冬所帶來的各種不適。

從臨床來看,現是大雪節氣,卻逢暖冬,陽氣外洩,人多易煩躁,或見抑鬱,或見焦慮,或見失眠。觀察病人的舌邊多紅,診脈多弦,病症多屬少陽。

此時亦多見發燒,是木火過度疏洩,導致陽浮。可用烏梅白糖湯,療效甚高。用烏梅30克,白糖30克,水煎服。

總之,五運六氣學說可為臨床預防和辨證治療等方面提供新思路,是中醫學整體觀念重要思想的基本體現,應充分發揮其防治疾病的優勢。​​​​(中醫董洪濤)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絞股藍一天不要超過多少用量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