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如何從厭惡做飯轉變成一個對飲食略有研究的人,我也說不清楚。契機可能是去年年底正好有一段空閒時間,可以仔細琢磨做飯這件事,也可能是年紀到了開始注重養生。總之,營養規劃這件事漸漸地貫穿到了我的日常生活中。

為飲食這件事做的準備就是:

去知乎上搜索了如何檢視營養成分表,讀了兩本書,分別是範志紅老師的《讓家人吃出健康——自己打造食品安全小環境》和顧中一的《顧中一說: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吃?》。

只用在日常生活中不做研究的話,看其中一本掌握營養學的基礎知識點就足夠了。兩位老師都是資深的食品專家,有豐富的食品科普經驗,寫的書通俗易懂,而且書中囊括了飲食相關最熱門話題,比如減肥、孕期、高血壓怎麼吃,食物相剋怎麼回事等等,書的內容很有意思,也沒有門檻,一兩天就可以翻完。

做完這些準備工作後,思維上就有了轉變。買食材時會留意熱量,做飯時注意搭配。雖然沒有嚴格遵守食譜,每週也照舊下館子,但這樣吃了半年後,配偶和我在完全沒運動的前提下,體重分別下降了10斤和8斤,數量不多,想到本可以變得更重倒也很滿足。

體重和各種因素都相關,不能全部歸功於飲食,但起碼這種飲食方式為我帶來了自律的快樂,特意把飲食中的要點記下來和大家分享。

一、前提:吃夠人體所需的熱量

每個人每天所需的熱量是不同的,和身高體重勞動量等因素相關,網上找了一個計算方法:

來自知乎vancexu

我沒有仔細算過自己需要多少的能量,但必須要吃夠這個原則自始至終都在履行,從沒有試圖通過節食來減肥。攝入熱量不足時,能明顯感覺到自己注意力無法集中、易怒,而我的工作很消耗精力,不敢冒險去節食。

節食使攝入的能量小於消耗的能量,所以會使體重減輕,這也是很多減肥者都要節食的原因,但它以身體的損耗為代價,不可取。

二、了解食物金字塔➕看懂食物營養成分表

想必很多人都曾見過這張圖,說明中國的膳食科普做得還不錯。但如何在日常飲食中運用上,就需要花些心思。

大部分人的問題不是吃不夠一天所需的熱量,而是熱量超標、吃的品種過於單一。

如果是熱量超標,可以保持食物總重量不變,把高熱量的食物替換為低熱量食物。

如果是品種單一,可以在買菜時就規劃好菜譜,保證食物品種和顏色的多樣性。(凡是強調單一飲食或不均衡飲食的減肥食譜一定是不科學的,比如最近流行的生酮飲食法,無論說得多麼天花亂墜,就是不符合膳食指南。)

食物寶塔中明確寫了各種食物的g數,乍看會有些抽象,可以拿出電子秤體驗一下每份食物的重量。在上面提到的兩本書中,作者也把這些重量用更直觀的方式表現了出來,比如每天要吃一拳頭或一捧的蔬菜等。

對於食物寶塔,我的原則是不必強求,哪天沒吃夠蔬菜也不要緊,起碼比不吃蔬菜要好些。過於苛刻,會失去吃飯的樂趣。

花五分鐘就能學會看食物的營養成分表,然後你會強迫症般地在購買每件食品前都看一眼對比一下幾種產品,這是一個終身受益的習慣。

三、拋棄“重口味” 迴歸食物本身的味道

火鍋和小龍蝦為代表的川渝菜的盛行,透露出國人口味變得越來越重的趨勢。從營養學的角度講,這不是一個好的風向標。

重油高脂、重鈉和多種疾病息息相關。曾看過一篇文章,不知道是否科學,文中說高血壓、血糖這些家族病並非是遺傳引起的,而是因為一家人有相似的飲食習慣。

改變自己的口味並非易事。初期會覺得吃什麼都很淡,但長時間不喝飲料、不吃太鹹的食物之後就會習慣,人體有強大的適應能力。

我猜測人口味越來越重,是因為現在的蔬菜都是大棚種植,飼料養殖,沒有足夠的光照和運動,食物風味沒有以前的好,所以才需要那麼多的加工程式來掩蓋掉食物本身不夠好的味道。

偶爾也可以嘗試一下新東西,比如我最近用的低鈉鹽,比普通食鹽只貴了一元,用Kcl代替Nacl,就避免了高鈉的隱患。

四、選材和規劃

今年開始帶飯到公司,每天思考做什麼飯成為一件痛苦的事。我的解決方案就是,每週日就列好一週食譜,採購一批可以存放的食材,肉類可以提前切好,這樣既省去思考的時間,又能減少買菜的次數。

早餐同樣如此,每天早上兩片雜糧麵包一個煎蛋一杯牛/優酪乳,有時候再加上一杯燕麥,只需要五分鐘就能完成,水果和蔬菜晚上補充,節時又營養。最主要的是,這些食材一次可以準備一週的量。

五、飲食細節

能吃白肉(魚、禽肉)就少吃紅肉(豬、牛、羊肉);多吃粗糧

粗糧提前一天泡上,次日照常煮即可,我都會泡上8種以上的食材,口感沒有很差。如果不習慣吃粗糧,可以放些南瓜、紅薯等塊莖類食物來替代精製米。

農科院研發的世狀燕麥,很多博主都有推薦過,不必過多強調功效,總之比精米麵好些,個人感覺口感也不錯。(燕麥是種健康的食物,但一定不要選擇市面上的水果燕麥和各種變種燕麥產品,含糖和脂肪量遠比想象中高,一切以實物包裝上的營養成分表為準!)

六、一切看命

變胖這件事和體質有關,有的人本身就代謝快,怎麼吃都不會胖。也和年齡有關,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代謝會越來越慢,攝入的能量是恆定的,那麼變胖是必然的事。若是不能捨棄美食,就要多運動——這句話從一個死宅的人口中說出來毫無信服力。

有的人吸菸喝酒熬夜能活到100歲,有些人早睡早起規律飲食卻年紀輕輕得了癌症。誰能健康地活著,是個玄學。

橫向對比是無意義的,每個人的體質都不同,更重要的是,每個人的觀念都不同。

有的人願意捨棄健康去享受美食,如果不能肆無忌憚地吃生活就失去了意義。有的人能從自律中得到快樂,享受嚴格控卡路里這件事。

對我而言,知道這麼多的理論知識意義不大,面對美食時,我還是更願意沉浸在感官的愉悅中。要知道這世上能真正讓人覺得快樂的事情並不多,如果美食能讓人分泌多巴胺,為什麼要捨棄它,人生已足夠艱辛,連這點快樂都享受不了的話,多活幾年有什麼意義,少活幾年又何妨。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益渭通舒茶|當心宿醉引起酒精性急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