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中醫組方有君臣佐使的概念,每當講到君臣佐使,很多人習慣用麻黃湯、桂枝湯舉例,但我喜歡舉消風散、龍膽瀉肝湯的例子,我們今天來聊聊消風散。
我們說的消風散一般是指《外科正宗》中的方子,現在按照書中的比例可以開作荊芥、防風、牛蒡子、蟬蛻、石膏、知母、苦蔘、蒼朮、當歸、黑芝麻、生地黃各10克,木通、甘草各5克。
方中荊芥、防風、牛蒡子、蟬蛻疏風透邪為君;石膏、知母清熱瀉火,苦蔘清熱燥溼,蒼朮香烈勝溼,木通清熱利溼,俱為臣藥;當歸、黑芝麻、生地黃養陰活血為佐;甘草解毒和中為使。君臣佐使清晰明了,且與現代《中藥學》教材對諸藥的認識與分類基本相同。總的來說,本方疏風、清熱、除溼,兼以滋陰補血,主治風疹、溼疹等症。
活用一:趨利避害,止癢如神
我外公耿炳燃先生開消風散一般去掉木通,改用地膚子10克。眾所周知木通有關木通和川木通兩種,前者超量使用可導致腎功能衰竭。雖然我們使木通使得非常安全,但有些患者一知半解,心下惴惴,如此這般對疾病的治療非常不利,故稱之為“害”。地膚子與木通同為清熱利溼藥,且具有顯著的止癢效果,可稱之為“利”,非常適合治療瘙癢劇烈的風疹、溼疹之症。
活用二:有散有收,脫敏有方
荊芥、防風、牛蒡子、蟬蛻均為發散表邪之藥,我治療面板過敏時,常加烏梅10克,此乃效仿祝諶予先生的過敏煎,有收有散,收者固其本、散者祛其邪,且根據現代藥理學研究,烏梅、蟬蛻、防風均有明顯的抗過敏作用。
活用三:內外兼治,搜風通絡
荊芥、防風、牛蒡子、蟬蛻均為疏散外風之品,然則患病日久、失治誤治所致的風邪入絡,應配伍搜風通絡之品,如全蠍。
內外兼治還可理解為大部分中藥即可內服,還能區域性溼敷。
活用四:標本兼治,固衛御風
關於佐藥,我小時候看《中藥學》,對生地黃的認知是清熱涼血,所以我想不通它是怎麼“混”到消風散的補血的當歸和補陰的黑芝麻裡的。我外公說你不要把它當成犀角地黃湯裡的地黃,它是生四物湯裡的地黃。四物湯是三個補血藥、一個活血藥,補血藥裡有熟地黃。熟地黃微溫,對於血虛有熱的患者可以用生地黃代替,俗稱生四物湯。消風散的患者基本都是實證,你把它當成熟地黃的代替品不就想通了嗎。另外不管是生地黃還是熟地黃,本身就兼有補陰的作用,這下你看它和當歸、黑芝麻在一起就不違和了吧。
其實對於衛虛不固的患者,我常用黃芪代替生地。黃芪益氣固表,配伍當歸可資生血之源,如當歸補血湯,配伍防風可固衛御風,如玉屏風散。方中蒼朮可看作是玉屏風散白朮的代替品,二者同為菊科植物,南北朝以前一直是當作同一種藥使用。而且在《筆花醫鏡》中玉屏風散僅用黃芪、防風兩味。
活用五:有的放矢,精準作用
我常說消風散裡有個四妙丸,消風散裡的除溼藥苦蔘、蒼朮、木通,不正對應四妙丸裡的黃柏、蒼朮、薏苡仁。四妙丸中牛膝一味最妙,引藥下行,針對下焦溼熱的病機直達病所、精準作業。所以我對皮損處多在下肢的患者常加川牛膝,同理,上肢可加薑黃。即使沒有明顯的區域性偏向,我也常加蘇木5克活血祛瘀。我外公說,常言“十方九歸”,他理解的是酒當歸,即取活血祛瘀之效。我用蘇木,因其略有和血祛風之效。
以上講的是發病部位,還可以精準到某一臟腑。如曾治一蕁麻疹患者,辨證為心火熾盛,我去掉知母,改用竹葉,寓導赤散於其中。
活用六:靈活加減,變化無窮
若見寒證,酌去牛蒡子、石膏、知母、苦蔘,加附子10克、肉桂5克(後下)。病程日久、憂鬱失眠,可加合歡皮。痰濁壅遏,可加半夏。
我外公常用的一個止癢方,在我看來就是消風散的簡化版,方為荊芥10克、防風10克、蟬蛻10克、浮萍10克、徐長卿10克、蠶沙10克、黃精30克、當歸10克。
風清揚說,獨孤九劍雖只九式,但有千種變化。天山童姥說,天下任何武功都可化入六路天山折梅手之中。掌握了消風散的組方思路,不只可以治面板病。
如過敏性紫癜,加烏梅,再加連翹。連翹既能消血熱,又能散血結,是治過敏性紫癜之要藥,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該藥含有能夠增強毛細血管緻密性的蘆丁成分。
治療發熱,可去掉當歸、黑芝麻以防閉門留寇,加金銀花、連翹清熱解毒。
眼科名家路際平先生將此方重組為防風6克、白芷6克、薄荷6克、蕤仁9克、梔子9克、決明子9克、黃柏9克、赤芍9克、土茯苓9克、胡黃連9克、蒼朮6克、澤瀉9克、茵陳9克、當歸12克、川芎6克、甘草3克治療潰瘍性瞼緣炎。
每日一文,陪伴中醫人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