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一、典籍摘要

《神農本草經》:“味甘,平。主傷中,除痺,下氣,補五臟虛勞,羸瘦,強陰。久服厚腸胃,輕身延年。”

《本草經集註》陶弘景:“味甘,平,無毒。主治傷中,除痺,下氣,補五臟虛勞羸瘦,強陰。益精,補內絕不足,平胃氣,長肌肉,逐面板邪熱痱氣,腳膝疼冷痺弱。久服厚腸胃,輕身,延年,定志除驚。”

《飲片新參》王一仁:“色青,直梗有節。苦清香寒。養肝胃津,清熱復液,解口臭。”

《雷公炮製藥性解》李中梓:味甘,性平無毒,入胃、腎二經。補虛羸,暖水髒,填精髓,強筋骨,平胃氣,逐面板邪熱,療腳膝冷痺,久服厚腸胃,定志除驚。去根,酒浸一宿,曝幹酥炙用。

石斛入腎,則專主下部矣。而又入胃者,蓋以其味甘能助腎,而不傷於熱,平胃而不傷於燥之故也。

《玉楸藥解》黃元御:“味甘,氣平,入手太陰肺、足少陰腎經。降沖瀉溼,壯骨強筋。石斛下氣通關,瀉溼逐痺,溫腎壯陽,暖腰健膝,治發熱自汗,排癰疽膿血,療陰囊溼癢,通小便淋漓。”

《藥性論》:“主治腰腳軟弱。”

《名醫別錄》:“無毒。主益精,補內絕不足,平胃氣,長肌肉,逐面板邪熱痱氣,腳膝疼冷痺弱。久服定志,除驚。”

《藥性歌括四百味》:“石斛味甘,卻驚定志。壯骨補虛,善驅冷痺。(去根。如金色者佳。)”

《綱目拾遺》:“清胃除虛熱,生津已勞損,以之代茶,開胃健脾。”

《得配本草》:“清腎中浮火而攝元氣,除胃中虛熱而止煩渴。”

《本草備要》:“甘、淡入脾,而除虛熱,鹹平入腎,而澀元氣。益精,強陰,暖水髒,平胃氣,補虛勞,壯筋骨。療風痺腳弱,發熱自汗,夢遺滑精,囊澀餘瀝(雷斅曰∶石斛鎮涎。昂按∶石斛石生之草,體瘦無汁,味淡難出。置之煎劑,猝難見功,必須熬膏用之為良)。”

《本草新編》:金釵石斛,味甘、微苦,性微寒,無毒。不可用竹斛、木斛,用之無功,石斛卻驚定志,益精強陰,尤能健腳膝之力,善起痺病,降陰虛之火,大有殊功。今世吳下之醫,頗喜用之,而天下人尚不悉知其功用也。蓋金釵石斛,生於粵閩巖洞之中,巖洞乃至陰之地,而粵閩又至陽之方也,秉陰陽之氣以生,故寒不為寒,而又能降虛浮之熱。夫虛火,相火也,相火宜補,而不宜瀉。金釵石斛妙是寒藥,而又有補性,且其性又下行,而不上行。若相火則易升,而不易降者也,得石斛則降而不升矣。夏月之間,兩足無力者,服石斛則有力,豈非下降而兼補至陰之明驗乎。故用黃柏、知母瀉相火者,何如用金釵石斛之為當乎。蓋黃柏、知母瀉中無補,而金釵石斛補中有瀉也。

《本草經解》葉天士:氣平,味甘,無毒。主傷中,除痺,下氣,補五臟虛勞羸瘦,強陰益精。久服厚腸胃。(酒浸曬)

石斛氣平,稟天秋降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甘無毒,得土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甘平為金土之氣味,入足陽明胃、手陽明大腸經。氣降味和,陰也。

陰者中之守也,陰虛則傷中。甘平益陰,故主傷中。痺者閉也,血枯而澀,則麻木而痺。甘平益血,故又除痺。肺主氣,肺熱則氣上。氣平清肺,所以下氣。

五臟藏陰者也,陰虛則五藏俱虛,而不勝作勞,勞則愈傷其真氣矣。五臟之陰,脾為之原,脾主肌肉,故五藏虛勞,則肌肉消瘦也。甘平益陰,所以主虛勞而生肌肉也。

陰者宗筋也,太陰陽明之所合也;石斛味甘益脾胃,所以強陰。精者陰氣之英華也,甘平滋陰,所以益精。腸者手陽明大腸也,胃者足陽明胃也,手足陽明屬燥金,燥則腸胃薄矣;久服甘平清潤,則陽明不燥,而腸胃厚矣。

二、現代研究

成分:主含石斛鹼、毛蘭素、石斛酮鹼、鼓槌菲等,尚含大黃酸、大黃素甲醚等成分。《中國藥典》規定:金釵石斛含石斛鹼不得少於0.40%。鼓槌石斛含毛蘭素不得少於0.030%。

作用:本品有促進胃液分泌、延緩衰老、抗腫瘤、抗突變、抗骨質疏鬆、鎮痛、解熱等作用。

藥理:石斛鹼有一定的止痛解熱作用,與非那西汀相似而較弱;石斛浸膏能刺激實驗動物小腸平滑肌的收縮,促進胃腸蠕動,但高濃度反呈抑制;對心臟有抑制作用,其抑制能力似與刺激副交感神經有關。

16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晨起喝水好處多,4種喝水方式注意別亂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