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自古就是我們中華民族非常重視的一個生活關鍵點,飲食不但作為一個養生的手段,也是一種科學與文化交織而富有內涵的話題。
在中國最古老的醫書《黃帝內經》中就有關於飲食與健康的記載,其曰: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其內涵就是把飲食分為溫、涼、寒、熱四性,和酸、苦、甘、鹹、辛五味,通過這四性五味的調節,與人的健康相協調統一。
食物是人類營養的來源,人類的健康也依賴於食物的全面和完善,而人類所需的食物當中富含這些元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類、礦物質、維生素、水以及膳食纖維等等,這些都需要從食物中獲得。
人的生長、發育、生殖等新陳代謝的生命活動都跟我們以上的食物元素有著密切的關係。
其中蛋白質是生命的第一要素,它構成了一切細胞和組織的主要成分,是生命活動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元素,所以蛋白質的選擇和選用是我們健康當中非常重要的環節。
其次就是水,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是生命最重要的成分,也是我們集體中所有代謝最主要的一種形式。水作為一個集體中最主要的載體,能調節機體的體溫,調節臟器與關節、肌肉的功能,其對我們各個臟器的活動起到關鍵的作用。
自古以來,中國人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就是因地制宜的確定了飲食的品種和品質。既往民以食為天就是一個最主要和最重要的話題,但由於勞動生產力的低下和社會發展力水平的限制,當地區域的使用食材都是以當地為主,沒有現代社會選擇的豐富。
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可選擇食物的種類、品種越來越多,但有些重要的選用原則必須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社會活動中不斷更新和提高。
在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表的《影響人類健康宣言和指數》提到:健康不是沒有疾病的虛弱,而是身體、心理、社會身心的完好狀態,每個人都有維護自身健康和他人健康的責任,健康必須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飲食為基礎,並進行保持和促進。為此我們國家在2010年以後,每年都發表《中國人的膳食指南》,強調要重視膳食的品種與品質。
首先每天的膳食進食需要均勻有節、葷素搭配,各種食材以新鮮為宜,同時要防止營養不良、體重急劇變化這些危險訊號。
飲食要注重風味、色香味俱全,以品種多樣性提高食慾。一般每日的選擇品種推薦以30種以上為宜,進食先吃副食後吃主食。中老年人對副食需要細嚼慢嚥進一步消化,同時在飲食的後期要適當的運動,保持脾胃功能的健康運轉,飲食前合都要保持心境的愉悅,防止負面情緒的增加而影響進食。
在歐美等發達地區,中老年人的飲食有特定的規律。以日本為例,他們以基礎代謝力作為中老年人進食的量和品種的依據,因為基礎代謝力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步下降的,因此選擇優質優品的膳食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學依據。在日本7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在比較安靜的時期,每公斤體重每天的熱卡攝入以20到30千卡為基數,在增加運動量的這天,每公斤體重的攝入熱卡以30熱卡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