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排寒溼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說我們比較熟悉的方式:流汗、放屁、二便等,這些生理現象是保護人體的重要方式。而人體的毒素大部分都是由腸道排出的,如果不及時將這些毒素排出體外,毒素就會被大腸壁反覆吸收,甚至滲透到血液,引發血液、淋巴等方面的疾病。
腹 瀉
腹瀉也是寒溼排出的重要方式。也是中醫治療疾病的下法之一,是寒、溼邪氣向外發洩的主要方式。在臨床中,經常遇到脾陽功能比較弱的患者,吃一點寒涼的食物就會腹瀉,平時也怕冷,吃幾副調理脾胃功能的中藥也有可能會出現腹瀉,這也是藥物的一種瞑眩反應。
有的人在艾灸幾天之後出現腹瀉的症狀,但有些會在半個月之後才出現。具體持續的時間會因人而異。如果陽氣比較弱,體內寒溼比較大,艾灸之後,正邪相爭持續的時間比較長,腹瀉持續的時間也會相對較長。
明代醫學家張介賓所說:“天之大寶,僅此一丸紅日,人之大寶僅此一息真陽”,很多人都非常不理解,既然艾灸可以培補人體元陽,為什麼還會出現腹瀉呢?
這裡把艾灸培補人體陽氣比喻為像給人體安個小太陽,各種陰邪都會散去,就像大雪堵塞道路,被太陽一照,雪化成水,排到下水道,道路就暢通。這和艾灸調理人體的過程中會出現腹瀉的原理是一樣的。
一般來說,下部有病會洩瀉,艾灸之後,陽氣提升,會在體內執行,腸胃功能開始恢復,大腸的蠕動也會加強,陽氣將臟腑以及經脈中的寒邪化開,被排出體外,這種方式可能是出汗,或腹瀉,或排尿增多,如果腹瀉則一般說明腸胃有問題,陰邪化開之後就會以腹瀉的方式表現出來,這就像雪化成水尋找一個正常的排洩途徑一樣。
哪些人艾灸後容易出現腹瀉呢?
一般是腸胃功能比較弱,脾、腎陽虛的人。
我們還可以根據艾灸後腹瀉的頻率以及大便的氣味來判斷身體的狀況,如果比較頻繁、而且味道比較臭,一般說明腎陽虛或者胃腸問題比較重。
而這種腹瀉和普通腹瀉有一些差別的,普通腹瀉會讓人有虛脫感,艾灸後好轉反應這種腹瀉沒有疲勞感。艾灸後引起的腹瀉,會表現為腹部突然疼痛,腹瀉之後,疼痛症狀就會消失。
當然,這裡一定要排除一些情況,比如說脾胃功能弱的人,吃辣椒過多或者過於吃過於油膩的食物第二天可能會腹瀉,中暑也會引起腹瀉,確定這些病理性腹瀉之後,如果發現腹瀉完感覺不會累,這就說明是艾灸在起作用了。
當然這是一個過程,具體該怎麼調理呢?
先說個在調理婦科疾病過程中出現腹瀉不治而愈的案例,婦科疾病的人一般體內寒溼比較重,艾灸後出現腹瀉的情況也是比較多見的。之前就幫著調理過一個一身多病的患者,十幾年前就患了胃脹的毛病,還有宮頸囊腫以及盆腔積液,剛開始告訴她在中脘、八髎、三陰交、足三裡等穴進行艾灸,連續艾灸了一週,失眠、胃脹等很多症狀都跟著消失了,但剛剛過了半個月,就開始出現腹瀉,每天要跑四五趟衛生間。她以前雖然也有腹瀉,但沒有現在這麼嚴重,而且也沒有吃什麼不好的東西,每次排完便之後,心情非常好,除了腹瀉,身體也沒有其他不舒服的表現。
我告訴她這是非常好的排病反應,於是她就堅持艾灸,沒有用什麼方法刻意調理。堅持了一週,腹瀉的症狀就消失了,最重要的是一直折磨她的盆腔積液導致的小腹墜脹感也消失了。
另外,肥人多溼,而腹瀉是排出溼氣的一種重要方式,所以,在灸館我們發現肥胖的人也是非常容易出現腹瀉症狀的。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狀只需要選擇繼續艾灸,同時適當多飲用一些溫開水。
如果因為腹瀉引起了虛脫,並同時伴有嘔吐等其他症狀,就需要配合一些藥物調理。如果是脫水的話,就要喝點糖鹽水,在溫水中加入適當精鹽、白糖,同時艾灸關元、足三裡、神闕穴,培補元氣,增強正氣,使寒溼等外邪儘快排出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