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在治療脾胃病方面,古有張元素“養胃氣”、李東垣“益元氣、瀉陰火”、葉天士“養胃陰”,現代也有和多的經驗和辦法,今天從肝、脾、胃的角度,來聊聊脾胃病的論治精髓——通、運、疏:

1、行氣和胃,通降胃氣:

本法適用於脾胃病中焦實滯證,也可用於中焦虛寒或胃陰不足證。

胃屬六腑之一,以通為用,胃主受納,胃氣主降,胃氣通降,氣機通暢方能受納,氣順則中和,故注重於通。

方用香砂枳術丸加陳皮、青皮以行氣和胃,通降胃氣;溼阻者加平胃散;氣滯者加枳殼、香附;食滯者合保和丸;鬱熱者合瀉心湯;血瘀者合失笑散;中焦虛寒合良附丸;胃陰不足合益胃湯;胃氣上逆屬熱者,加竹茹、黃連、柿蒂,屬寒者加生薑、蘇葉、吳萸。香砂枳術丸為張元素枳術丸之化裁,以白朮健脾燥溼而益脾氣,枳實瀉痞悶而消積滯,加木香行氣通降,砂仁芳香醒脾和胃,使胃氣通降而能受納。

2、健脾升運,化溼祛痰:

本法適用於脾胃虛弱,脾虛溼滯證。

脾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正如《素問·經脈別論》所說:“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

水谷精微之輸布主要靠脾之運化,若脾失健運,水溼內停,釀生痰溼,阻礙氣機,氣血化源不足而機體失養。治脾有補脾、健脾、運脾、醒脾,以“運”最為重要。脾運則水谷精微得以正常輸布,機體方得以濡養。若單用純補,則只能加重脾土之壅滯。

方用五味異功散加黃芪、青皮健脾升運。脾虛中氣下陷者,加柴胡、升麻升脾之氣;兼溼熱者,加黃芩、黃連、生石膏苦寒堅陰,清熱燥溼;兼寒溼者,加乾薑、川椒、蒼朮燥溼化痰。

3、疏肝利膽,理氣解鬱:

本法適用於肝木克土或土壅木鬱證。

肝主疏洩,性喜條達,肝木疏土,助其運化之功,脾土營木,成其疏洩之用。肝失疏洩,肝鬱氣滯可乘克脾土;脾土不健,肝氣相對太過亦易橫逆相犯。脾土不運,也可致肝失條達。膽與肝互為表裡,胃與脾互為表裡,膽隨胃降,膽逆犯胃,可致胃失和降。

方用柴胡疏肝散加佛手疏肝利膽,理氣解鬱。偏熱者加左金丸,偏寒者加理中湯,痛甚者加金鈴子散,兼血瘀者加失笑散,兼蟲積者加烏梅丸,使肝氣條達,膽氣疏利,脾胃升降功能方能恢復。

總之,肝、脾、胃三者相互影響,脾胃病常因三者功能失調所致。三者協調統一,方能完成食物的受納、消化、吸收、運化等功能。雖然要注重“通”“運”“疏”三法,但臨床上常不拘泥一法一方,整體權衡,針對主要病機,以其中一法為主,輔以其餘二法,方能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

最新評論
  • 1 #

    就是,我就是胃氣不順堵耳朵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3種傷腎飲食習慣要不得!避免腎衰竭,腎友飲食該記住2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