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心慌是一個常見的症狀,是人主觀上對心臟跳動的一種異常不適的感覺。心悸有因外感有因內傷,導致氣血陰陽虧虛。內傷方面,七情所傷、瘀血、飲食不節或脾虛生痰導致的痰飲阻滯導致心脈不暢都會引起心跳加劇,驚慌不安。
“火神派”創始人鄭欽安認為導致心病不安可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心血不足,二是心氣不足。
氣為陽,血為陰。血不足則氣相對盛,表現出火旺。所以因心血不足而心悸的,表現出火相對而多心煩,小便短赤咽中發乾,肌膚缺少陰血滋潤而枯槁憔悴,但神不大衰散,心血不足嚴重的會導致“火”特別的旺,人會出現狂妄喜笑,脈象細數或洪大。因為“火大”,飲食上喜歡吃甘涼、清淡、油潤的東西,會覺得舒服。
氣不足則血顯得相對多。所謂的“氣衰則血必旺”,心氣不足而心悸的,人表現出少神,喜臥懶言,小便清長。言為心之聲。汗為血之液。患者多言、勞累、用心都會消耗心氣,心中便潮熱自汗。氣有固攝的功能,氣耗則不能統血,因此會自汗出。“心氣即心陽,所謂神也。神傷則精散,精散則不能統血”,潮熱、自汗為氣液脫,陽不能統陰,陰不被遏制的表現。
“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陰的一方偏盛,常常耗傷陽氣,導致陽偏衰,出現“陽少”的惡寒、腹痛、溲清便溏等。心好比太陽,心火的溫煦可以讓胃溫暖。心陽不足,心臟沒有火力,胃火也會不足,腐熟水谷的能力減弱,食物堆積不化。心陽衰,陰氣上越,嚴重的會出現嘔吐。脈細微或浮空,因為“陽少”所以飲食上喜歡辛辣煎炒的極熱之品。
既然有心血不足和心氣不足的情況就不能只“聽症下藥”,認為心不安寧就是心血不足。一味的補心血就會出現有時候治之有效,有時候無效的結果。常用補心血的藥品一般是人蔘、酸棗、茯神、遠志、琥珀、龍骨、硃砂、地黃、當歸、肉龍眼之類,天王補心,定志寧神的各種方子。如果是心陽衰敗的情況則不適合。
對於心氣不足,心陽衰敗,鄭欽安擬出的是補坎益離丹。鄭欽安認為認為君火旺, 心火才能旺, 真火衰, 心火亦衰。心火為君火,腎中之火為先天之火。心陽不足,可補先天之火來壯君火。腎中真火上騰,火性上炎,功用在上。真火載真水上升,交於心,水火相濟。血隨氣行,水上升,仍會降下。如地上之水蒸騰為雲,水氣旺極,復降為雨落下。水下降,君火隨之下降,補充真陽。
血為氣的載體,心主血脈主神明,神明晝出從陽,夜入陰從陰。病人心不安寧,服養血之品不愈,是心陽不足,宜補心陽,“真火旺則君火自旺,心陽不足自可愈”。真氣升,真水隨之而升,也能幫助治療心血不足的情況。服人蔘、大棗補氣血而不愈,是因為補在中焦,而實際的情況是下焦真火衰敗真水不能上升導致,根本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附子、肉桂大辛大熱為君藥,可以補腎中真陽。桂附味辛歸金而性熱歸火,火能能升水,金氣肅降能降火,使心腎相交。蛤粉味鹹可補腎。腎得補而陽有所依,就好像油燈,火大也得有油才行,這裡的火就是附子、肉桂補的火,油就是蛤粉提供的陰。陽氣的化生以陰氣為基礎,只補陽沒有陰,火無法延續,所以補陽的時候也要同時補陰。附子、肉桂補腎中之陽。蛤粉補坎中之陰。陽,氣也。陰,血也。氣血相行,陰陽合一,升降有序,心病自然能愈。
鄭欽安表示此方功用最多,凡一切陽虛諸症,皆能奏功。生薑、甘草調中,使上下交通,作用在中焦,調和上下樞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