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糖尿病、高血糖患者:怕血糖高不敢多吃主食?你們可能理解錯了

糖尿病通常指的是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於體內胰島素分泌缺陷,亦或者是生物作用受損引起的。

而糖尿病患者若伴隨高血糖,時間久了會導致身體各個組織受損,引發各種慢性疾病,導致腎、肝臟、心臟、神經、血管等出現功能性障礙。

就目前醫療水平來看,想要治療糖尿病,需要通過飲食、運動、藥物等方面進行調理,同時還需要檢測自己血糖是否穩定。

很多糖尿病伴隨高血糖的患者,相信這麼一句話“少吃一頓飯,血糖就恢復正常了,就能夠停藥了”! 很明顯這是一個誤區,而誤區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是藥三分毒” 這句話!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是藥三分毒” 這句話,覺得吃藥過多會導致肝腎受到損傷,從而出現功能性障礙。

但是有病的情況下,不吃藥它能好麼?答案是:輕微的病是可以的,比如:糖尿病、心梗、腦梗等惡性疾病,不搭配藥物,好的機率太小了。

事實上:糖尿病患者正常吃藥是必須的,是一個合理、正當的治療方法之一。而吃飯,能夠提供每日機體運作所需的營養元素和能量。一頓不吃餓的慌,這句話有沒有很耳熟呢?

如果為了降低血糖,而選擇不吃主食,很明顯這是一個錯誤控制血糖的方法。若在飢餓的情況下,為了控制血糖而選擇不吃飯,很可能出現低血糖的症狀,體內血管的血糖值上下浮動過大,會很容易損傷到身體的健康。

長期不使用主食,最終導致體內營養元素提供不足,血糖值上下浮動過於大,即使是正常服用藥物後,也很難控制體內血糖值。

看到這裡,可能有的糖尿病患者會覺得:那我是不是多吃些主食血糖就能夠控制的得當了呢?即使是血糖控制的不穩,但有藥,就覺得能夠隨意吃喝了。

這也是一種對吃飯的錯誤理解,很容易導致體內營養過剩,從而形成脂肪堆積在體內,極其不利於控制體內血糖。

那麼日常生活中,糖尿病、高血糖患者的飲食和藥物之間,該怎樣進行抉擇呢?

簡單的來講就是:該吃吃該喝喝,不要使用的過多,也不要使用的過少。每天。食用的食物能夠支撐機體運作,體內不會出現營養過剩轉化為脂肪。

吃飯後正常根據醫囑服用藥物,不僅有利於控制體內血糖浮動,還能夠幫助身體恢復健康。找到適合自己的飲食方法,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才是健康長壽的唯一之路。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這六種隔夜菜一定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