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這天中國開始進入數九寒天,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節氣,也是多種急、慢性病病情加重和復發的時期,同時也是養生的大好時機。因為“冬至一陽生”,“氣始於冬至”,此時生命活動已處於低谷並開始向旺盛轉化。因此,冬至應科學運用養生之道調理身體,迎接生機的勃發。

1.早睡晚起,多晒太陽

《千金要方· 道林養性》提到“冬時天地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作勞汗出,發洩陽氣。”因此,冬至到來之際,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不可大汗淋漓。起床要慢,應靜躺養神5分鐘,待“醒透”後再緩慢下床活動。因為清晨人體的血管應變力最差,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此外,做到不酗酒,不吸菸,不過度勞累,適當進補,以應“冬藏”。

2.多用溫補,少食寒涼

民諺素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之說。冬至以後“陰極陽生”,此時人體內陽氣開始生髮,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冬至以後要多吃溫性食物,羊肉、牛肉、狗肉等都具有溫補的效果:但食量不宜太多,以免消化不良,聚溼生痰。進補平補類食物,如蓮子、大棗、銀耳、豬肝等,這些食物既無偏寒、偏溫的特性,又無滋膩妨胃的不足。還有一類滋補類食物,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功效,如木耳、芝麻、黑豆、豬脊、甲魚等。季飲食要注意“三多三少”,即多吃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少吃糖類、脂肪、鹽分含量高的食物。飲食多樣化,谷、果、肉、蔬菜要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如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其製品等,可以採用煲湯燉制的方式,以便於消化吸收。脂肪攝入量不能過多。

3.親近自然,適當運動

人和自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時常與大自然相融合,有利於身心得到很好的放鬆,這也正是中醫養生理論天人相應,順應自然的很好體現。冬至需要多參與室外運動,讓身體受到適當的寒冷刺激,使心臟跳動加快,呼吸加深,體內新陳代謝加強,身體產生的熱量增加,有益健康。但是在鍛鍊上,不適合劇烈運動,如運動過大,身體大汗淋漓,毛孔張開,陽氣易從面板外洩。冬天以閉藏為主。活動前要充分熱身,選擇強度適中的運動,如瑜伽、慢走等,讓身體發熱或微微出汗即可。

4.神靜少慮,平衡心理

宋代醫家陳直在《壽親養老新書》中載詩一首:“自身有病自身知,身病還將心自醫;心境靜時身亦靜,心生還是病生時。” 冬至養生,首先從修生養性做起,養善良、寬厚之心,保持一個不浮不躁,精神暢達樂觀的狀態。情志要溫和,既不過分地拘控,也不要放縱。凡事有度,過之必受傷害。

下面,給大家介紹兩款適合冬至節氣前後食用的食療藥膳:

【胡桃阿膠膏】

原料:紅棗500克(去核)、胡桃肉、黑芝麻(炒熟)、桂

圓肉各150克、阿膠,冰糖各250克、黃酒500克。

做法與用法:先將紅棗、胡桃肉、桂圓肉、黑芝麻研成細末;阿膠浸於黃酒中10天,然後與酒一起置於陶瓷器中隔水蒸,使阿膠完全溶化,再加入紅棗、胡桃、桂圓肉、黑芝麻末調勻,放入冰糖再蒸,至冰糖溶化,即成護膚美容珍品,製成後盛於乾淨容器裝好封嚴。空腹食用,每次吃1 湯匙~ 2湯匙,每日1 次~ 2 次;隨意嚼食,每天吃2 塊~ 3 塊,一日1 次~ 2 次。

適用人群:本品能養血美容、補腎抗衰、潤腸通便。適用於血虛、腎虛、陰虛等諸多虛損證的冬令進補,經常食用有改善睡眠、增強體力、減少怕冷症狀、美容養顏等保健功效。

使用注意:食用後有口乾咽痛、大便乾結等上火表現者,可以減少用量,或隔一天吃一次。食用後如大便變稀或大便次數增多,說明脾胃寒溼比較重,平時可適度吃一些生薑或蔥、蒜等辛辣食物,大便情況就會好轉。

【龍鳳呈祥湯】

原料:蛇1 條,母雞1 只,枸杞子、新鮮香菇各適量。生薑片、蔥花、精鹽各適量。

做法與用法: 將蛇收拾乾淨,斬成若干約6 釐米長的小段,焯水後放入砂鍋內。母雞收拾乾淨,切塊,焯水後也放入砂鍋中。枸杞子、香菇洗淨,枸杞子清水泡軟,香菇切片。砂鍋中加入熱水、生薑片、香菇片、精鹽,將砂鍋放到火上小煲至熟;如使用高壓鍋,則僅需20分鐘左右。最後加入枸杞子,撒上蔥花即可,食肉喝湯。

適用人群:本方在兩廣地區、閩臺地區食用尤其普遍,現在已有藥膳罐頭上市。能益氣補血溫陽、活血行氣祛風。適用於冬至進補,有補虛養身、強健身體的保健功效。同時,對體弱之人畏寒肢冷、風溼痺痛、神疲乏力、頭暈目眩等病症(冬重夏輕),具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參考資料

博恩。冬至養生五注意。《家庭醫學》,2015年12月。

陳信海。冬至養生要訣。《中醫中藥.中西醫結合》,2018年2月。

鄧祁。冬至大如年,養生不可缺。《中醫健康養生》,2017年12月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冬至吃它最補骨,每天吃一點,骨密度漲起來,走路更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