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作為入藥物也入食物的中藥,大家一定不陌生。有一味中藥和茯苓的名字十分相近,就是“土”了一點,它就是“土茯苓”。別看土茯苓名字“土”,但是作為中醫治療腫瘤、梅毒、癰癤、糖尿病足等多種疾病的常用中藥,它的功效可絕對不容小覷。
土茯苓無毒,清熱解毒、利溼、利關節,一般用來治療梅毒、淋濁、火毒癰癤及汞中毒之肢體拘攣。
01土茯苓為治療腦瘤之要藥
用土茯苓治療頭部疾患,來源於本人20世紀90年代跟隨朱良春老先生抄方學習。朱老善用土茯苓治療溼濁上犯引起的頭痛,效果頗佳。後查考:明代繆希雍《先醒齋醫學廣筆記》載一頭痛神方,其中土茯苓用到四兩,傳說一婦女患頭疾痛甚,幾欲自縊,服二劑數年不發。又孟文瑞《春腳集》載有立愈湯,治一切頭痛,其中土茯苓為一兩。以上兩個治頭痛方均以大劑量土茯苓為主,說明古人即知土茯苓治頭痛,而今人卻很少人知土茯苓治頭痛之功。
朱老根據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以大劑量土茯苓用於各種頭痛,其中尤對經久不愈之頑固性頭痛,每多獲奇效,但臨床上還需辨證,配合相應的藥物。另外,朱老認為,土茯苓還有抑制腦腫瘤的作用,餘臨床總結重用土茯苓與何首烏相伍,對腦腫瘤有消散作用,因二藥均有治療癰腫瘰癧瘡瘍作用。餘根據多年臨床實踐,總結出以土茯苓為主藥治療腦腫瘤的專方。
組成:土茯苓、蟬蛻、膽南星、當歸、半夏、何首烏、全蠍、蜈蚣、磁石、川芎、橘皮、生石決明、鉤藤、天麻、菊花,水煎服。
方解:石決明、菊花、鉤藤以平肝息風;全蠍、蜈蚣以搜風止痙;半夏、膽南星以化痰散結;當歸、桃仁以活血開瘀;土茯苓、蟬蛻、何首烏、川芎、磁石、橘皮、天麻祛風化痰。
02重用土茯苓治痛風
痛風在臨床中非常常見,餘從中醫角度把痛風分為急性發作期、慢性緩解期和靜止期。急性發作期表現為區域性小關節紅腫疼痛,此期以治標為先,可用木防己湯加味;緩解期以治本為主,可用桂枝附子湯加味;靜止期主要是降尿酸為主,此時當重用土茯苓。餘學習朱老之法,降尿酸效果佳。
土茯苓湯
組成:土茯苓,萆薢,百合,車前子,黃柏,防風,薏苡仁,蒼朮,山慈菇,澤瀉。
注重實效,突出專病專藥——
醫案分享
郭某,女,75歲。2018年1月24日初診。
主訴:左側眼睛視物不清伴右眼視力下降1年餘。
病史:患者顱咽管瘤術後2年,近1年來出現左眼視力障礙伴右眼視力下降。
刻診:左眼視力障礙,右眼視力下降,畏寒肢冷,口乾,大便正常,舌胖苔白膩,寸關脈大,右寸脈尤甚,關尺弦細。
辨證:少陰痰水互結證。
方藥: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味。
生麻黃,附子,細辛,天葵子,吳茱萸,辛夷,天南星,菊花,何首烏,土茯苓,豬苓,茯苓,炙甘草,生薑,紅棗。7劑。
藥後1周,患者睡眠好轉,右眼視力好轉,食慾好轉,口乾不苦,大便正常。繼服上方,加烏梢蛇。藥後1月複查,腫瘤較前縮小,食慾及睡眠較前明顯好轉,右眼視力能達到0.3~0.4,左眼視力較前有所好轉,上方加南星繼續調治。
驗之於臨床,療效確切,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值得參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