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12月22日迎來冬至節氣,正式開啟傳統的“數九”,逐漸進入一年中最冷的時節。不過,冬至也是一個特別適宜養生冬補的節氣,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冬至養生,古來有之”,例如冬至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養生,認為能起到強身健體,增強免疫力,減少疾病的作用。

那麼這一時段,我們到底應該怎樣科學的守護健康呢?成都市衛健委中醫處開出一份“養生指南”。

起居方面

早點睡,晚點起

冬季陽氣潛伏,陰氣偏盛,夜間尤甚,故古人主張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古時候早臥是指太陽落山睡覺,晚起是指太陽出來起床,所以冬天賴床也是有理有據的。

防寒保暖

冬至後氣溫逐漸降至全年最低。寒性凝滯,損傷陽氣,使全身經脈氣血執行遲緩,容易出現經脈阻滯不通,關節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狀,因此冬季養生尤其要保暖,特別頭部和足部,所謂寒從腳下起即是此理。

首先應增添足夠的衣服,避免面板外露,必要時可戴帽子。其次是泡腳,冬季用艾葉、桂枝、乾薑等溫熱藥物熬湯泡腳可以起到溫經活血的作用。

多晒太陽,補充陽氣

頭頂百會穴是諸陽之會,背部督脈是陽脈之海,頭頂及背部晒太陽是養陽最好的方式,晒太陽能促進鈣的吸收,預防骨質疏鬆。特別是老人和小孩,老人陽氣不足,小孩陽氣未充,均應多晒太陽補充人體陽氣。

飲食方面

量身進補

飲食進補應遵循“秋冬養陰”和“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總原則,因人而異,不同體質選擇不同的進補方法:

◆ 老年人、免疫力低下的兒童、氣血不足的女性及亞健康狀態的成年人:均可選擇補而不膩的食物,如豬蹄、動物的筋腱、肉皮凍、排骨等,煲粥時可適當加入黑木耳、銀耳、百合、枸杞、黑芝麻等養陰而不滋膩之品。

◆ 痰多、面板油、大便粘、體胖的痰溼體質者:可選用白豆蔻、薏苡仁、白扁豆煮水或煮粥;陳皮、砂仁、厚朴、玫瑰花泡茶飲;白蘿蔔涼拌、煮湯等均可除痰化溼,改善體質。

◆ 手足冷、胃寒、慢性腹瀉、夜尿頻的脾腎陽虛、氣血虛體質者:可於冬季進食當歸生薑羊肉湯以溫陽補血。

此外,冬季食補還有個好搭檔——“堅果”。堅果營養價值非常豐富,主要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膽固醇;堅果還含有大量蛋白質、礦物質、纖維素、維生素E,可對抗衰老。當然,因為堅果高熱量、高脂肪,應作為輔食補充,切勿過量。

情志方面

冬季生機潛伏,陽氣內藏,精神上要保持安靜、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患得患失。

運動方面

冬季氣溫低,血管肌肉收縮,血液粘滯,關鍵靈活性降低,劇烈運動易發生損傷,故應選擇運動幅度小的運動,如快走、慢跑、太極、八段錦、瑜伽等,運動前還應熱身,運動量由小到大逐步增加。

提醒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呼吸道及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清晨運動並不是最佳的時間,易使氣血執行不暢及呼吸不利而誘發或加重疾病,這類人群可選擇傍晚進行鍛鍊。

預防疾病方面

冬至是陰陽二氣自然轉化的節點,小寒、大寒是最冷的時節,哮喘、心臟病、高血壓病患者的病情常常會加重,“中風、心梗、哮喘”的患者增多,因此,在寒冷的冬季,心肺疾病的患者應注意保暖、避免過鹹過油膩的食物、適度的運動、堅持服藥,也可酌情行三九貼、艾灸、浴足等中醫外治養生預防治療。

同時,冬季咽喉、支氣管成為“重災區”,特別是體質較弱的老人、兒童和免疫力低下者常常誘發呼吸道症狀。中醫防治的方法主要在於補肺潤肺、健脾補腎、扶正祛邪等。根據中醫“治未病”理論及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質選用不同的補肺潤肺、排毒解毒的藥材茶飲、內服等增強機體抵抗力。(記者王靜宇)

》》》小貼士

補肺潤肺有以下藥食同源的藥材:

沙蔘、麥冬、石斛、百合、白朮、茯苓、杏仁、白果、蜂蜜等。

排毒解毒的藥材有:

金銀花、連翹、胖大海、蒲公英、魚腥草等。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哮喘的鍼灸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