鍼灸治哮喘,以支氣管哮喘療效最好,喘息性支氣管炎次之支氣管擴張間或有效,心源性哮喘只做緩急之用。
1.先瀉後補平咳喘
(1)合併感染,雙魚際;無感染,雙內關。雙手同步行鍼、持續捻鍼5分鐘。
(2)膻中,針尖向下,沿皮平刺,降逆氣。
(3)風門、肺俞,毫針淺刺,不留針。哮喘嚴重者,針後拔罐。
(4)喘逆平息後用補法:補大椎,針感前走,胸中會有豁然開朗之感。肺氣虛補太淵,脾胃虛弱灸三裡,腎不納氣補太溪。
(5)對症處理:痰多黏稠,治胃,取豐隆;痰飲味鹹,補腎,刺復溜;咯血,針孔最佳。
2.刺絡拔罐
大椎穴上下左右各旁開0.5寸,雙側肺俞,鋒針放血後拔火罐,連拔數次。直到拔出的血液鮮紅為止。
3.火針點刺
背俞找痛點,腹部針三脘,在風門、肺俞、厥陰俞、膏肓、上脘、中脘、下脘、氣海等穴上尋找到壓痛點,用火針頻頻點刺,每穴3-5下。
4.鋒鉤針鉤刺平喘息
手掌哮喘點:穴在掌橫紋上、第二、三掌骨之間,要鉤斷肌纖維數下。
扁鵲夾胸找到壓痛點,用鋒鉤針鉤刺,要注意角度和深度,以免造成氣胸。
5.穴位埋線、療效鞏固
大椎、風門透肺俞、膻中(埋線後用針尖刺激胸骨骨膜數下)、尺前(尺澤前1寸)、足三裡。病久膈俞透至陽;痰多加中脘、豐隆;腎不納氣加氣海、關元。
6.三伏中藥貼敷與數九過午不食
哮喘發作時,痰阻氣道而致氣機不暢,所以祛痰是本病一大治法。而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腎為化痰之根。中醫認為肥甘厚膩助溼生痰,所以需告誡患者遠腥葷、薄滋味、忌房勞。
中醫有冬病夏治之三伏貼,基本處方源自《張氏醫通》,當今此法盛行,因其確有療效。此為內病外治法,在天熱腠理大開時節用中藥之力,借經穴之路、達肺臟病所。況且借天陽以補人陽,則散陰寒、化痰溼、通氣道之力更勝。這是在其正氣盛時治病,也是未雨綢繆之法。我們治療頑固性哮喘,在治療見效後,囑其到伏天繼續鍼灸或埋線,連治3年,遠期效果很好。
還有一種與此相反的治療方法,就是從冬至當日開始,不吃晚飯一百天,治療哮喘特效,尤其是那些體胖痰多的“三高”症患者。這是在一陽始生、陰氣最盛時治療的方法。有一哮喘婦女,多方求治無效,後得此法,照著去做,竟不藥而癒,並且30多年沒有復發。可見飲食調理之重要。
這兩種方法合起來看,倒像是習武之人“夏練三伏,冬練三九”,身體強壯了,元氣自然充足,不治哮喘而喘息自平。